科学立法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方便群众,黎平县人民法院建立巡回法庭,将法庭办到了田间地头,深入边远农村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姚宁摄 (贵景网发)
贞丰县水利局深入乡镇开展集镇供水价格听证会,邀请特邀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供水方代表、用水农户代表等参加听证,以听证会形式公开调整集镇供水价格。 姜仕贵摄 (贵景网发)
核心提示
● 落实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全省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每年十二月四日组织开展宪法日活动。
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 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
地方党委要适时审定地方立法规划。地方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同级党委讨论决定。
建立由省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全省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地方法规草案制度。
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 对法律关系复杂、分歧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
支持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依照当地民族特点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
对涉及重大领域的立法问题,探索立法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管理相对人多方参与的联合起草机制。
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 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
完善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征地拆迁、违法建筑处理、资源市场化配置、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管理、民营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地方金融监管、简政放权、科技引领与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法规规章。
加快健全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规规章,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严格的企业排放监管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完善精准扶贫、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社会救助、矛盾纠纷调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特殊群体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管理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法规规章。
全会访谈
省委讲师团团长谢一
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推进贵州全面深化改革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是依法治省的首要环节,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把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放在首位,足见其重要。”省委讲师团团长谢一表示。
谢一认为,坚持地方立法和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相衔接,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是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的亮点和特色。
例如在生态保护方面,贵州的《意见》不仅坚决贯彻中央《决定》,同时还进行了强化,提出“坚持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必须突出守住生态底线”、“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加了“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严格的企业排放监管制度”、“完善生态考核机制”、“完善矿区和库区生态修复法规规章”等。“这些都是紧密结合贵州实际、根据发展所需提出的,体现了贵州特色,是贵州贯彻落实《决定》的亮点之一。”
谢一告诉记者,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结束后,省委讲师团将按照要求立即启动有关宣讲工作,拟定宣讲提纲,举办宣讲骨干培训班,到各地各部门广泛宣讲,为迅速在全社会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新高潮,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法治贵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省环保厅厅长熊徳威加强科学立法守住生态底线
“省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去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推出了一揽子改革措施,今年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又从法治角度提出了立法要求,体现了贵州守住生态底线的决心。”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认为。
“贵州生态保护立法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出台实施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又把生态保护列入地方立法重点领域,将推动贵州生态保护立法迈上新台阶。”在他看来,《意见》提出加快健全有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规规章,完善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保护、节约能源资源、矿区和库区生态修复等方面法规规章,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考核机制,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严格的企业排放监管制度,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等,将对下一步生态保护工作带来深刻影响。
他告诉记者,省环保厅近期已开始着手加强生态保护立法有关工作,启动了水污染防治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立法前期调研工作。
熊德威表示,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结束后,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好会议精神,按照科学立法要求,进一步做好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力促法规早日出台,为加强贵州生态保护立法作出积极贡献。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小红用好民族自治县立法权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设区的市的立法作用,增加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小红表示。
她告诉记者,三都自治县积极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过去制定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柳江渔业条例》等单行条例,对促进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制定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库保护管理条例》,今年3月19日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5月1日已开始施行。《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保护条例(草案)》近期正在征求意见。
“随着贵州贯彻落实《意见》的出台,必将把依法治省推向新的阶段。将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实际抓好落实。”
王小红说,在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方面,将坚持好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同时支持好人大工作,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县的立法权,依照水族的特点和三都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发展所需的单行条例,促进三都水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善民生。(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