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阴影笼罩下的鞍钢:“找对象不再提鞍钢”
4月4日,鞍钢集团大门。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摄
鞍钢内部破旧的厂房设备。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 摄
“家里每天都不开火,我和爱人下班了直接去我爸妈家里吃饭,女儿妞妞也是他们带。”35岁的鞍钢职工赵红秀(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从鞍钢巨亏,工资下降,她自嘲成了“啃老族”。
2016年3月31日,鞍钢集团主要上市企业鞍钢股份交出的2015年成绩单显示,公司巨亏45.9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员工薪资普降。
面对巨额亏损,鞍钢股份称,“国内外钢铁行业进入了挑战最为严峻、竞争最为惨烈、生存最为艰难的‘冰河期’。”目前鞍钢不少老旧的生产线已经关闭,为了降低成本以对抗“钢铁行业冰冻期”,鞍钢正在大力改革增效,该措施能否将公司拖出亏损泥潭值得关注。
一线工人工资从前几年4000多元降至2000多元,车间主任级别工资从7000元以上降至4000元。
80后的赵红秀,是土生土长的鞍山人,大学就读于阜新煤矿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后,她回到鞍山,成为一名鞍钢人。
“我父母就是老鞍钢了”,赵红秀对新京报记者说,“家里都希望我毕业后进鞍钢。”在她看来,爸妈一辈子的经验摆在眼前,只要是“全民”(即全民所有制员工),鞍钢给的回报相当丰厚。
不过赵红秀没想到世事变化这么快,昔日的“钢铁工业的长子”已经今非昔比。“我爸的退休金现在一个月能拿到4500块钱,我现在拿两千多,比之前多的时候少了一半”。
赵红秀说,“家里每天都不开火,我和爱人下班了直接去我爸妈家里吃饭,女儿妞妞也是他们带。”
“我都成啃老的了”,赵红秀戏谑道。
“营收下滑28.75%至527.6亿元;巨亏45.9亿元,相较于2014年盈利9.28亿元下滑594.9%。”鞍钢股份2015年的财报如此表示。
鞍钢股份由鞍山钢铁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于1997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深交所挂牌上市。鞍山钢铁集团前身为1916年日伪时期建立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在1948年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企,被喻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2016年,鞍钢诞生整整百年,但这个百岁生日并不好过,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鞍钢员工薪水下调。
2016年4月4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位于辽宁鞍山的鞍钢集团,正是上班时间,厂区内机器轰鸣,似乎看不出这是一个巨亏的企业。
鞍钢股份年报显示,按员工专业类别划分,生产人员数量占鞍钢股份员工总数的78%,在公司年报所披露的薪水情况是“所有员工人均薪酬金额11万元”(未披露该薪酬是税前还是税后)。此外,公司去年共发出薪酬40.92亿元,高管人均薪酬61万元。
这与鞍钢员工对新京报记者的描述大相径庭。
多位鞍钢中层和基层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鞍钢的工资体系与企业效益挂钩;因为企业效益不好,很多一线工人工资已经从前些年高峰期的每月4000元至5000元降低到现在的2000元至2500元;车间主任、副主任级别从之前的每月7000元以上降低到了现在的4000元。
对于“被平均现象”,记者于4月6日下午2时致电鞍钢股份董秘办,想请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景凡做出解释,但对方表示张景凡正在开会,时隔一小时,记者再次致电董秘办时已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