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算“账”系列报道]算走平均主义 算出集体主义
2013年的一天,仁忠田组召开群众会,不少群众发表意见:你看我们仁忠田,与山脚下的长嵌组比,太差了,交通不方便,资源不丰富,怎么发展?党和政府为何厚此薄彼,我们组的公路至今还未通,这是为什么?我们长期吃田头水,其它村呢,早就吃上自来水了。公平吗?
一系列问题,群众向村支两委提了出来。
坐在一旁的算“账”老人袁定远发话了:大家都不要这样认识问题,那长嵌好,能与上海广州比吗?我们这儿再差再苦,苦得过高寒地区吗?要发展,慢慢来,科学的来,我们不能消极的算这种平均主义。
袁定远一席话,让大家无言以对。
在袁定远的算“账”引导下,群众开始认识到生产发展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稿平均主义,否则不符合发展的客观实际。
为打通通组公路,仁忠田组村民再不像过去那样把劳力、费用等都搞平均主义,而是让大家自愿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什么都没有也不要求。
仁忠田通组公路全长3.5公里,通过算“账”,村民们在自愿原则之下干劲冲天,有多少劳力就出多少劳力,能出多少钱就出多少钱,20天功夫仁忠田组公路修通。“这让感到吃惊。以前,像这种工程少也要两三个月。”村支书王明江介绍说,群众有这样高的积极性,原因是群众算“账”算出了强烈的集体主义感。
了解到村民的干轻儿后,在外地务工或工作的仁忠田人,也纷纷为家乡慷慨解囊,有的一捐就是5万元。
修公路占的土地,在过去肯定要赔青苗费和土地补偿费,而这条公路所占的田土,没一家要求补偿,全都当赠送品赠送。
通过算“账”,村民们算走了平均主义,算走了机械主义,算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集体主义感。算“账”凝聚起来的集体主义观,使仁忠田组村民发挥了更好的发展动力。修完公路后,他们又以同样方式,在村里修起水窖,全组人饮问题得到解决。
白云乡平滩村羊圈组村民,通过算“账”得出结论:平均主义害死人,集体主义利于民。
羊圈组村民钟正清介绍,以前修路修水窖,几乎是平均、摊派,仅管公平,可有的人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货,这就造成了“鸭多不下蛋”的低效工程。
今年羊圈组要修一条长1.5公里的学生路和连户路,意见提上日程后,村里再没过多通知,工程开工第一天,全村老老少少都自发赶到施工现场施工。他们不仅出劳力,还自愿出资购买石料、水泥等。20天后,整条连户路贯通,学生的上学路比以前方便安全,农民上山干活再不会深一脚浅一脚。
为修这条路,村民王忠涛捐款100元,出劳力10多个工天。邻居劝他,你既然出了工,就不必出钱了,可他觉得,这是自愿行为,出力又出钱,心里更踏实。
王忠涛的举动,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出力的同时,他们还捐出3万多元资金,使这条路保质保量提前完成。
白云乡党委书记穆明久说,这条路修了一半乡里的干部才知道。可以想象村民想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这都是集体主义观发挥出的强大正能量。
像仁忠田组和羊圈组一样,两河口乡的插腊沟也开展起算“账”知恩的集体主义活动。为修好、硬化好进组公路,插腊沟村民不搞摊派不搞平均主义,想来干的就来干,不想来的也无所谓。村民们早就盼着公路早日修通了。通过算“账”,村民们从开始到施工结束,没一家漏人,没一个旷工,没一个窝工,大家全力以赴将精力和劳力全投在公路的修建上。
如今,行走在插腊沟的进组硬化公路上,以及养鱼村民源源不断将鱼往外送时,让人感慨集体主义正能量带来的变化与幸福!(侯廷胤 王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