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红心薯让村民日子“火”

10.12.2014  22:51

丰收之后的红心红薯堆满仓库

    12月7日,在紫云自治县松山镇板香村板贡组,收获“紫云红心红薯”的农机在记者耳旁呼啸着轰轰开过,一排排红心红薯翻出地面,农户们忙着分拣、装箱。

    去年的这个时候,村民吴朝敏家的地里只剩下已经枯黄的玉米秆。

    今年,吴朝敏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紫云自治县惠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6亩地种上列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紫云红心红薯”。

    今年年初,紫云自治县惠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像吴朝敏一样的二三十户农户手中流转土地200亩,发展“紫云红心红薯”种植。通过从本地农户手中购买本地红心红薯的种薯,在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指导下,如今,基地种下的120亩红心红薯传来了丰收的好消息。

    “过去在忙完水稻、玉米的收割后,合作社的农机要空闲好几个月,现在国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几个就商量要找点事一年四季都能做的事。”紫云自治县惠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红告诉记者,“红心红薯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产品,家家户户都种过,产量也高,所以,我们决定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品规模种植。

    紫云是红薯的主要产区,由于气候、温度、土壤、自然环境等因素作用,紫云红芯红薯皮薄、含糖量高、水分较少,肉色橙黄至红心,肉质细嫩酥油软,蒸熟后通体晶莹板栗香浓,风味独特,具有抗癌、保护心脏、减肥等功效,并于2011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长寿食品”之美誉。

    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再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紫云自治县惠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极大调动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从今年9月初以来,进入红心红薯的收获期,除开农机操作外,每天平均有30余个农民在地里忙碌。

    “土地流转之后,我家两口子也还是在地里干活。算上最近一次的结算,我们家仅是工钱就收到3000元左右,等到红薯卖了还可以分红。”吴朝敏告诉记者,要是在去年,他们家6亩地都种玉米。一年到头全部收入也就4000元出头,抛开支出和劳力成本,基本上没有余钱。

    在扶贫部门、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给予农民致富的希望,还带动当地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村民罗熊氏老人告诉记者,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去田里干活的多是像自己一样大的老人或者妇女,“年纪大、拖不动红薯,”只能帮忙在地里做点轻松活路,“工钱都是当天结算的,给村里人帮忙信得过。

    “预计到12月中旬,我们可以收获20多万斤红心红薯,按目前市场价3元一斤计算,产值有70多万元,可现在卖出去的还不到一半。目前,我们最愁的是红薯的存放问题。”在村边的烤烟房内,李玉红一边检查临时仓库中的红薯是否坏掉一面解释,“红薯在这样的条件下放不了几天,烂了太可惜。要是我们能有地窖就好了,可以放到过年卖。

    李玉红说,今年项目刚刚启动,没能提前修建地窖对于红薯的存放和品质影响很大。对于红心红薯这个项目还是很看好,能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双赢”,希望明年可以扩大规模继续种植。(胡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