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遵义的绿色嬗变

30.12.2014  18:24

    “现在从水龙头放出来的水,清澈、没有异味。”住在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长征九厂家属院的吴大妈告诉记者,水的质量比以前好多了。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7年9月,遵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号令。从那一刻起,遵义始终秉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一路追梦而来。今年初,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程列中心城区八大工程其间:中心城区垃圾及污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餐厨垃圾处理配套项目、中心城区机动车尾气监控平台建设、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环境整治……39个项目,16.86亿元总投资、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6.09亿元。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履责、公民参与”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环境能力建设、节能及工业企业整治、创模宣传教育、减排及环境管理、能源结构调整、城区水环境整治、垃圾及固废处置、噪声污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创模九大攻坚工程”风生水起、逐浪潮高,遵义市环境质量有了大改善。在今年11月遵义市14个县(市、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3.9%。

    记者同时获悉,创模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七年共建设8大类共计223项环保基础设施。“我们完善了五大水库界碑界桩、标识标牌,启动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硬隔离设施建设,同时定期开展饮用水源专项督查和整治,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建立了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开展常规项目和特定项目监测外,每年还开展一次109项水质全分析,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连续三年保持100%达标。

    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7年创模至今,针对创模难点和差距,市委、市政府提出环保能力建设、节能及工业企业整治、减排及环境管理、环境噪声整治、城区水环境整治、垃圾及固废处置、能源结构调整、创模宣传及教育、饮用水源保护和创模督查等十大攻坚工程,每个工程明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统筹资源,合力推进创模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市民王金贵的感受或能代表多数人的心声:“空气清新了,水源干净了,早锻炼的心情也愉悦许多,感觉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了。”质朴的回答,再一次诠释了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程方针——“重在过程,造福百姓”。(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