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三大战略”架构人才发展“立交桥”

08.08.2014  10:50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8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红花岗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着力通过“”、“”、“”三大战略,积极架构人才发展“立交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走好群众路线,切实在全区上下各类人才中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强大工作合力。

    强化人才引进,建设人才集聚“高速路”。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授课和组建人才选拔“智囊团”的方式着力锻炼领导干部看人用人的“火眼金睛”,不断提升科学选人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将人才分为三大类别,分别为科技专业人才、党政专业人才和农村技术人才,分类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13年,红花岗区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组建了贵州首家经济开发区博士工作站暨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截至目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博士工作站,已登记入站的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等科研人员达128人。不断优化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类别结构等,切实推动人才集聚“百川汇海”。为1200余名本土技术专家颁发了专业技术能手聘书,将人才工作植根于群众。

    立足作用发挥,打造人才发展“快车道”。着力推动以“人才服务网络化、人才评价多元化、人才管理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努力提升各级党组织服务人才,使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了《红花岗区企业人才、项目需求问卷调查表》,由红花岗区委组织部牵头,协同区发改、住建、商务、工经及经开区5家单位部门面向全区300多家企业企业发放问卷展开全面调查了解,摸清全区各类企业对人才及项目需求的整体状况。为企业与各高校人才之间搭建平台,全心全意服务人才、服务企业,目前红花岗区已促进了21家企业与18所科研院所、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促成合作项目46个。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达150项。组织全区各单位一把手、硕士及高级工程师等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群策群力拟定全区人才引进目标、人才管理考核办法等。

    优化党政环境,系牢人才留驻“安全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进三民”活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对基层优秀人才进行走访慰问,倾听其意见和建议,解决其实际困难。先后出台了《中共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遵义市红花岗区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关于贯彻落实省市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突破体制壁垒,加快机制创新,积极采取措施从工资待遇、购房居住、创业发展、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人才服务保障。2013年,全区对符合条件的461人兑现了437万元的高级人才津贴;对拔尖人才、“十佳企业工作者”和“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638名优秀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奖励金额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