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扎实创建“全省文明城区”纪实
再塑“黔北明珠”新形象
——红花岗区扎实创建“全省文明城区”纪实
凤凰山连绵不绝,小龙山、金狮山点缀其中,湘江河由北向南缓缓流淌,这一片秀山碧水,浸润着黔北明珠——红花岗。红花岗区是黔北经济、文化、物流、研发、居住中心以及黔北旅游集散地,是黔北优秀人才最集聚、金融活动最活跃、市场商贸最繁华、信息交流最迅速、人文历史最厚重、最富吸引力和魅力的城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高度。红花岗——这颗黔北明珠,吹响了创建文明城区的进军号角。近年来,红花岗区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创建“全省文明城区”作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省文明城区”创建之路。
改善百姓生活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红花岗区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做起,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工作做起,脚踏实地把中心城区建设这件最大的实事、好事办好。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脉动,与这方水土相生相伴。
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舒展了“皱纹”,一面面干净的墙壁告别了“黄褐斑”,人人争当文明表率,处处闪耀文明光辉……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群众息息相关,修筑每一条路,改造每一条街道,新建每一个小区,都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
红花岗区把“四民社区”创建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服务居民,不断深化“四民社区”内涵,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紧紧结合广大群众的诉求,以构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切入点,坚持“工作不拒,问题不掩,责任不推,成绩不争”的工作理念,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安民,“防”字当头群众更有安全感。红花岗区深入开展治安防控“织网行动”、治安乱点“清除行动”、严打犯罪“雷霆行动”等十项行动,“两抢一盗”案件警情数同比下降33%,重大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1.3%,全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2.38%,同比上升5.27个百分点。便民,行胜于言从细处想群众所想。全区围绕社区“便民服务360°”、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便民工具屋、爱心超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三关”工程等,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狠抓“便民社区”创建工作。乐民,精彩活动提升修养强身健体。依托“欢乐进社区”平台,各街道以社区阵地、社区文娱队伍、社区项目和社区活动为主体,以形成政府倡导、居民群众主导的机制为保障,建设社区文化阵地,成立群众文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推进“乐民社区”创建。康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齐欢喜。全区以“一建双创”为契机,围绕发展社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和关注居民身体健康,2013年城市人均纯收入2231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134元,扎实推进了社区居民全面奔小康的步伐,强化“康民社区”创建。
红花岗区不断加大软硬环境建设,为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创造良好的条件。
2012年以来,红花岗区累计投入资金达9.5亿元,完成了75项建设工程,建成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群众工作服务中心等一批设施先进、外观优美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了市民广场、河滨长廊、法制公园等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配套了一批专业市场、过街天桥及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完成了街道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人均绿化面积达到9.6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8%,亮化率达100%。
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群众息息相关。2007年以来,红花岗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双创一巩固”为契机,大力开展空气质量整治,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整治取缔了城区所有10吨以下烧煤锅炉,彻底取缔了辖区所有土法烧洁窑,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上的经营性燃煤炉灶基本杜绝,利用两年时间开展了规模以上餐饮业油烟整治180多家。
2013年,贵州省“保护喀斯特地貌、呵护一江五库”环保志愿者启动仪式在红花岗区举行,在全社会广泛兴起了开展环保志愿劳动、清理水面垃圾等关爱自然志愿服务的热潮。近年来,红花岗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硬隔离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洛江河清淤、蚂蚁河综合整治工程,湘江工业园区段河道治理、岸边景观打造,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家乐、违法违章建筑及重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河道水系得以沟通,沉淤污秽得以清理,河流将红花岗拥入怀中,红花岗人得以临水而居、亲水而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