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三化同步” 开花结果

30.06.2014  20:58

               

  杭瑞高速总溪河大桥 杨仕贵

  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排在全省前列,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均超过了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排位从去年的全省52位上升为20位,进位32位,从全市第7位上升到第3位,是全市进位幅度最大的县。

  项目储备。

  围绕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建立项目库,储备657个项目,预计总投资2372亿元。

  项目争取。

  抢抓国发2号文件、国办函35号文件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2011年至2013年,争取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45个,总投资1137.24亿元,完成投资209.54亿元。

  产业承接。

  加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沟通,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发挥经济开发区吸引企业入驻、吸纳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作用,确保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尽早落地,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2011年至2013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8.94亿元,签约项目126个,签约资金980.55亿元。

  资本融资。

  2011年7月组建县金融办,通过向上争取、向外引资、资源置换、银行贷款、财政奖补等多种方式,抓好资本融资、土地融资和项目融资。加强与省国开行、农发行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争取金融支持。成立县城镇建设和水利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利用好金融租赁、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等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益。截至2013年底,全县通过各类渠道共融资到位资金19.63亿元。

  “三化”加速看纳雍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构建人口聚集、产业扩张、城乡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工业强县”。

  2010年11月,全县工业发展大会按下“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按钮,在坚定“煤电托起纳雍”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链延伸工作,集中力量规划产业园区,煤制清洁燃料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2010年12月,启动建设纳雍“一园四区”——一园即县产业园区,四区即居仁同心产业区、沙包矿产品加工及利用区、寨乐物流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区、阳长煤电工业区。

  201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贵州省纳雍经济开发区,在居仁同心产业区的基础上拓展规模,首期开发10.02平方公里,抓管理、抓标房、抓融资、抓招商、抓设施,推动开发区“产业导向特色化、发展路径聚集化、质量效益循环化、工作落实项目化”,目前开发区新增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29.2万方,引进入园企业32个,投产项目25个,初步形成以塑胶企业为龙头,涵盖电子产品、农特产品、医疗产品的产业群落。

  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引导全民创业,近3年规划民营经济产业园6个,规划小微企业创业园6个,引导返乡农民工、待业青年创业、就业。2012年发展微型企业460户,落实财政补助资金23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向微型企业发放贷款231万元,不断增强民营经济拉动就业的能力。截至2013年,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67万户,注册资本总量43.53亿元,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7.01%。

  稳步推进特色城镇化。2011年,按照规划先行、新区先行、路网先行、安置先行的思路,促使县城、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统筹发展,实施了“七个一”工程:一条拉开县城骨架的景观大道建设工程,一个功能完善、品质高档的城市新区建设工程,一次较为彻底的旧城环境整治工程,一个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一批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工程,一批急需补欠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批引领小康生活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通过“七个一”工程的实施,全县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3个百分点。

  县城建设方面,按照“北改南拓东扩西连”定位,以城东路网为枢纽,推进县城向东扩容,县城建成区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逐步拓展到20平方公里,同时按“产城一体”思路推进城南、城西、教育园区、纳雍茗城、文化商贸城5个城市综合体建设。截至2013年,连接新老城区的大桥通车,投资15.79亿元建成总长32.16公里的城东路网,5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

  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围绕“目标为纲、思路为线,规划为先、市场为要,文化为魂、特色为旗,环境为重”的思路,突破土地和资金两大瓶颈,在打造特色民居、完善城镇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城镇管理、聚集城镇人口上下功夫,做好人的城镇化工作。截至2013年,全县23个乡镇全面启动特色城镇建设,建成和完善小城镇路网62.725公里,累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3.97亿元,勺窝、龙场、维新、乐治、寨乐等一批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小城镇的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城镇中的商贸、运输、仓储、物流、餐饮、文娱等产业让近10万农业人口“洗脚上田”。

  整合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五园新村”建设资金,推进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硬化”工程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1.18万户农户的247.74万平方米院坝硬化、2923.98公里连户路硬化,建成和平社区、大寨社区、路尾坝社区、小屯村、新塘村、坪子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和精品村庄。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以“4个30万亩”工程、“一带十园”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茶叶、经果、蔬菜、牧草等特色产业,2013年,茶叶面积达34.1万亩,新增经果林、蔬菜、牧场5.33万亩、43.2和1.8万亩,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57家,非粮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