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 S2线一期北段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国家专家评审
设28个站点(省电子工业学院站、省委党校站、亚泰学院站、花溪区政府站、贵大农院站、花溪公园站、贵州大学站、民族学院站、董家堰站、中曹司站、甘荫塘站、皂角井站、小车河公园站、太金路口站、延安南路站、花果园站、狮峰路站、浣纱路站、黔灵山公园站、北京路站、医学院站、大营坡站、明德学院站、市公安局站、新添寨站、乌当区站、省教育学院站、东风镇站),规划建设工期为2017年至2022年。
S2线是快线,主要为郊区线路,运行速度和站距比一般线路要更快更长,线路起于高铁贵阳东站,经贵州铝厂、艳山红村、长坡岭森林公园及俊发城后线路行至高铁贵阳北站,设贵阳北站与1号线换乘,终点站西南商贸城站,线路全长32.55公里,共设车站17座(均为地下车站,平均站间距1.89公里,最大站间距:4730米,最小站间距:841米,其中共5座换乘站),在王家寨站附近设都拉营车辆段,在西南商贸城站附近设龙昌停车场,规划建设工期为2017年至2021年。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组及与会代表认真审阅了可研报告、相关支撑性文件和专题报告,听取了编制单位对工可报告文件的全面汇报,各参会单位发表了意见和建议。随后,专家组现场踏勘了2条线的主要控制性站点及车辆段和停车场,进一步掌握了项目情况及项目周边环境、交通现状。最后,专家组分综合组、土建组、机电组和经济组分别听取编制单位详细的专业汇报并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S2线一期北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内容较全面、线路走向和站位分布基本符合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线位站点基本稳定;车辆选用6B编组,运能设计符合客流预测要求;车站规模与土建工法基本可行,设备系统装备符合运营要求,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地铁设计规范》要求;文件编制内容与深度,基本达到可研报告的编制深度要求;可研报告经修改完善后可作为下阶段工作的依据。
经过专家审议,3号线一期及S2线一期北段工程可行性报告正式通过评审。
专家组建议:下阶段,应开展交通衔接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车辆基地、主变电所的用地及外电源的接入。另外,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步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在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中,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统一各线必要的技术标准,以节省投资、提高效率,并为后期的运营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本次S2线一期北段工程采用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的车辆,标志着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首次进入了快线系统模式。
在会上,环保厅代表表示积极支持贵州项目建设的步伐,要求项目业主尽快完成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及S2线一期北段工程两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和技术评估工作,并报送省政务中心环保厅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