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新华网贵阳3月4日电 “十二五”期间,织金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党抓工业、重点抓招商、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四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劳动密集产业从一张白纸到多彩篇章。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型项目为重点,规划建设占地8平方公里的织金产业园,引导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织金集聚,把解决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惠民生、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以“东伟服装”、“馨梦缘家纺”“芬妮手袋”“黔梦床具”“梓洪服装”等为重点的纺织轻工业产业群,以凯马汽车、煤机装备制造等项目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群,以东昌物流、慷骅农资、华彩汽车城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业产业群。现有劳动密集型项目13个,就地解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9000余人。
新型工业从一片空白到无中生有。以织金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煤-电-化和煤-电-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推进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狠抓新型环保能源项目。织金电厂一期项目于2015年12月点火发电,年发电量可达66亿度,预期产值可达24亿元,提供税收2.3亿元,将拉动地方煤炭产业增加税费2.5亿元,电厂二期项目顺利纳入“十三五”规划盘子;工业气体厂项目和粉煤灰新型建材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完成煤化工三期征地搬迁和磷化工场平工程;三塘风电场和上坪寨格支坡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每年发电量约15591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26万吨、二氧化硫排428.47吨、烟尘18吨、灰渣3854.22吨。
设施农业从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坚持“一亩菜十亩粮,一亩花十亩菜”的理念,通过“试点先行、龙头带动”的方式,走出一条“点、线、带、群、面”立体发展的山地农业产业之路。累计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4个,其中织金红托竹荪产业示范园成为贵州省10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桂果九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在贵州省213个园区中排第4位。全县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园43个,其中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从2011年的1家增至5家;建成科技样板点450个,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035个,培育专业大户3000余户,家庭农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3个,社员达2.45万人。从事蔬菜、竹荪、花卉种植和生态畜牧业的群众达1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净增3426元,粮经比例从2011年的61:39调整到2015年的45:55。
城镇建设从重点突破到亮点纷呈。构建了以老城区、三甲新城区和绮陌工业城为核心,以八步、猫场县城副中心为两翼,以桂果、官寨等特色小城镇为补充”的大城建格局,县城面积从原有的9平方公里提升到45平方公里,人口容量达50万人,为县城拓展留足30余年的发展空间。启动建设城北城市综合体、三甲城市综合体、黔中国际商贸城、金元世纪城、碧桂园等一批大体量的城市项目,累计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50亿元。规划建设专业市场14个,启动11个重点小城镇建设,2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建成人行天桥4座、城市道路80余公里,实现城镇道路白改黑全覆盖。建成廻龙潭景观、火车站广场、百顺农贸市场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29.53%提升到 37.63%。城镇建设实现从单一注重基础设施向综合配套、产城融合、镇村互动、多向发力的局面转变。
旅游产业从“一洞独大”到多景联动。以推进“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切实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势头。织金瀑布景区以及织金大峡谷景区已相继建成开游,织金洞景区荣膺贵州首家中国第32家世界地质公园,总投资10亿元的支嘎阿鲁湖景区建成开游,织金关水利风景区已获国家水利部批准。形成了以织金洞为龙头,以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瀑布、支嘎阿鲁湖、营上古寨为连线,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多景点联动发展格局。2015年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340万人次、30.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