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套餐”工程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

07.09.2015  16:56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7日电  织金县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中,通过实施一系列套餐工程,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领头雁”工程增强农村干部能力。2013年以来,织金县通过深化实施“领头雁”工程,推进村级干部管理创新。一是选齐配强“领头雁”。通过县乡公开选拔、机关下派、考察推荐等方式选齐配强全县573个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一年一聘”的要求由村(居、社区)选聘4810名村民小组长,协助村“两委”开展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二是提高村组干部报酬。形成正常的报酬增长机制,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每人每月1200元,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对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每月增加20元岗位补助,组干部由县财政按每人100元/月的标准纳入财政保障;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对年度考核“优秀”和“称职”的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县财政分别代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800元和500元。每年选拔挂任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10名优秀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挂职期间享受乡镇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同等经济待遇,最高达3300余元;每年评选表彰为“十佳抓党建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从表彰的次月起一年内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特殊津贴。四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村干部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共举办村干部培训班40余期,受训4438人次,并选派15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赴山东寿光、安徽小岗村等省外培训基地学习培训。五是强化动态监督管理。由乡镇(街道)开展“双述双评”和“月评季考”等工作,建立完善实绩档案、强化任期承诺、监督管理和健全不胜任现职干部调整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和措施,切实加强村干部的岗位责任意识,规范履职行为,对村干部进行有序管理。同时,通过采取“四个一批”的方式,从省、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名誉支书”、“第一支书”,充分利用公职支书资源优势助村发展。

    “暖民心”工程建好农村服务体系。2013年以来,全县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改善农村服务群众的办公生活环境,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在乡镇(街道)实施“八个一舒心工程”(一个规范办公场所、一个舒适宿舍、一个机关食堂、一个标准公厕、一个淋浴室、一个阅览室、一个文化娱乐室、一个规范档案室),逐步改善乡镇基层干部的办公生活环境;投入800余万元全面落实全县556个行政村办公楼规范化建设和“五个一温馨工程”(一个食堂、一套炊具、一间休息室、一套办公设备和一块菜园子),目前正在按“十个一”(一面旗帜、一块值班服务公示牌、一套办公桌椅、一套电脑、一台电视、一部说事电话、一批文件柜、一间食堂、一个火炉子、一个卫生间)标准,规范村级办公楼,建立便民服务站等“两站两会”服务场所,健全村(驻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便民服务制度等制度,确保在村(居、社区)每天都有人值班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截止目前,全县开展村级便民服务活动,共为群众办理业务27346件,办结27346件,解决实际问题2100多件,惠及党员群众8000余人;二是依托乡镇包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支部党员建成“五位一体”的服务群众队伍,延伸服务半径,实现服务零距离。乡镇、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开展政策宣传、精准扶贫和遍访贫困户及留守儿童、空巢老、残疾人等工作,做好全程服务、代办服务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划分党员服务区,开展党员到社区服务和党小组活动等,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目前,共帮助群众办理事务23017余件,接待群众23062余人次,帮助解决矛盾纠纷260余起,为群众代办事务18321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