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现代高效农业实现“五大转变”

10.03.2016  13:56

    新华网贵阳3月10日电(通讯员 张应明)近年来,织金县按照“一亩菜十亩粮,一亩花十亩菜”的农业发展理念,通过引企入织、规划园区、调整结构、特色发展、多产并进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现代高效农业五大转变,让广大农民在农业转型升级中尝到了“甜头”,收入逐年提高。

    园区建设从一园独撑到多园迸发。该县充分发挥山地特色和比较优势,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逐步引导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坚持“园区化承载,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集群化发展”的理念,引导县乡两级园区快速发展。坚持以群众增收为目的,结合县、乡两级区位和资源状况,规划建设织金产业园、桂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贵鑫产业园,三甲花卉产业园、熊家场生态腊肉食品产业园、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截至目前,已建成了省级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5个、各类种养殖示范基地103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023个、社员达2.45万人。

    龙头带动从一支独秀到万木迎春。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粮食高产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建立一批较规范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异地参与农户技术的全程指导服务,提高各地农户在发展特色种养殖中的本领和技术,让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在全县各地铺开。引进山东九丰蔬菜公司、西南公司等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成功打造出织金县竹荪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发展了会种植、懂技术、能管理的社员2606人,带动20余万农民从事蔬菜、竹荪、花卉种植和生态畜牧业。2011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建成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30个,农业科技样板点450个,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48.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6915元。

    产业种类从单一品种到百花满园。紧紧围绕助农增收目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加快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实现农业产业种类单一到百花满园的新局面和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共有涉农企业77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已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27家,涉及粮食、蔬菜、竹荪、茶叶、中药材、烤烟、林业、食用菌、水果、畜禽等10余个产业。编制了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制定了农特产品品牌建设方案,现建设有九丰果蔬脆、织金竹荪、马师傅辣制品、幺贵薯片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12个。2015年,全县共完成精品蔬菜种植20.52亩、竹荪1.65万亩、茶叶1.03万亩,中药材种植3.5万亩,核桃5.61万亩,42万亩,精品水果1.75万亩,樱桃(车里子)5000亩,猕猴桃3000亩。

    产业结构从传统种养到多元齐驱。始终坚持以“调结构、建基地、推产业、保生态、促增收”为出发点,立足县情实际,狠抓特色基地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从传统种养到多元齐驱的转变。目前,全县建成竹荪种植示范基地20余个,竹荪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建成茶叶种植示范基地10个,茶叶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8万亩以上;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以上;建成桂果莱芜黑猪生态养殖基地、三塘冠森优质肉牛养殖基地、黑土华成养羊场等规模养殖场200余个。

  发展要素从寥若星辰到众星拱月。立足织金山多地少的实际,按照“一园多业、要素叠加、双向共赢、立体服务”的思路,激活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建立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确保农民群众“离土不离乡、农民变股民”。鼓励农民群众采取土地流转、租赁、入股及在园区务工等方式,从单纯的农民身份转变为获取土地分红和务工收入双线“红利”的“农业产业工人”。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会诊”制,加大对企业的内培外引力度,先后培育引进了寿光市九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牧野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入驻织金,参与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有效解决了该县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瓶颈。创新机制,采用“企业+品牌+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创建,实行订单农业、以销定产。通过创建基地吸纳当地农民就业方式,流转土地确保群众收入稳定,化解经营风险。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