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巧借乡村旅游推进扶贫工作

16.05.2016  05:34

    新华网贵阳5月13日电(通讯员 焦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向绿色环保、原生态转型,乡村旅游成为旅游行业的又一发展趋势,也是对大型旅游景区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也是各类游客向往的旅游圣地。近年来,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为地方村寨的群众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平台,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筑牢了基础,为助推全县扶贫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织金县辖27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乡村地域辽阔,风光自然秀美,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各异,四季阳光充足,水果种类繁多,是城市近郊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近年来,织金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农家乐接待点、观光农业基地、乡村旅游区等项目,种类包括了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农村民俗、特色村寨等多种类型,目前有全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1个(桂果九丰蔬菜园),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村落1个(营上古寨),农家乐、山庄80余家,在建和已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个,可为游客提供床位1300余张,日餐饮接待能力达2.5万人次。逐渐形成“品农家饭,住农家屋,赏田园风光,购绿色食品、体验农事生活”的乡村旅游模式。

    建立工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

    为全面实施旅游扶贫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织金县提出了“打造品牌,提升档次,彰显特色,引领三产”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每年财政预算1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引导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加快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抓提升改造。在实施旅游扶贫战略过程中,织金县立足现有农家乐资源条件,制定了《县级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采取业主自筹部分资金,政府补助部分资金的办法,开展农家乐升级改造和星级评定试点工作,逐步引导农家乐改造环境,增设住宿设施,向乡村酒店发展。同时,在灾后农房重建过程中,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引导农民建设具备接待能力的农家乐。

    二是抓精品设施。依托九丰蔬菜园、雅贤农业观光园等观光农业示范基地,规划指导农户发展,集赏、观、游、吃、购、休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启动了6个乡村旅游规划,选择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乡村作为试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导有雄厚实力的旅游企业按相关政策进行乡村旅游开发,重点打造了龙场镇营上古寨乡村旅游区和三甲良田花卉旅游区、龙潭村美丽乡村休闲区,大力开发具有城市近郊休闲功能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提升档次,满足各种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是抓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水利、农牧、民宗、环保、交通、广电、扶贫等部门专项资金,优先安排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所在乡村,大力扶持农村水、电、路、数字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利用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进行改造升级,发展老年公寓,扩大接待规模和水平;将散落的农家串点成线,形成旅游线路,确保游客来得方便,吃得可口,住得舒适,玩得尽兴。

     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推介服务。在各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中心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点。以村或相对集中的成片农户为单元,形成接待主体,向游客介绍和推荐本县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搭建消费咨询平台,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

    二是强化组织培训。组织农家乐业主到遵义、安顺等周边城市考察乡村旅游,转变观念,学习提高。定期开展农家乐服务人员上岗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协作配合。县级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结合各自职责提供服务。体育、文化、旅游等部门积极组织引导,开展健身、书法比赛等活动,丰富游客生活;卫生部门设立卫生巡诊服务,公安部门开展治安巡逻,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