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借助京筑合作平台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19.09.2014  13:12

  题图为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与创业人员前来观摩。

  小孟工业园内即将投产的中国普天新能源办公区。

  在贵州云马客车的一个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抓紧建设。

   ■题记

  2013年9月,贵阳携手北京中关村,签订了100余个项目。自此,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项目的大量涌入,也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工业“升级版”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贵阳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经开区抢抓这一机遇,通过区域合作,最大限度引入发展要素,盘活经济存量,全力以赴实现“再升级”。

  自去年9月开始,经开区调动各经济部门,组成专业招商队伍,瞄准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等优势产业,先后共外出招商8次,对接项目120多个,拜访企业10余家。

  仅在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贵阳·深圳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介会、2014年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年会三次活动中,经开区就成功签约了17个项目,总投资达163.2亿元。

  经过一年的奋战,经开区借助京筑合作平台直接引入了28个项目,科技、资本、人才等发展要素逐渐集聚,并开始转化为小孟工业园发展的“养分”,助推着园区工业的升级与转型。

  近日,国家科技部对“贵阳小河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进行2012——2013年度考核。经开区顺利通过考核,成为2013年度的23个A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

  “京筑合作对于经开区跻身A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功不可没。各种项目的落户,让经开区在协同创新体系指标上的表现尤为突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自京筑合作开启以来,经开区就积极投身到合作大潮之中——

  在2013年9·8系列活动中,经开区共签约产业类项目10个,总投资52.86亿元,履约率100%;到位资金24.455亿元,资金到位率46.26%;

  2014年,经开区在3·1“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60.2亿元,履约率100%;到位资金1.86亿元,资金到位率3.1%;

  2014年,在3·21系列活动中,经开区共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36.5亿元。履约项目2个,履约率66.7%,到位资金1.89亿元,资金到位率5.2%;

  在4·19系列活动中,经开区共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66.5亿元,履约率100%;到位资金4.69亿元,资金到位率7%;

  这些项目的落户,成为经开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经过一年的建设,这些项目已有部分投入运营。这既让经开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也为经开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创新氛围,让众多企业更加积极地投身创新驱动大潮中。

  随着协同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经开区企业的技术优势也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成长为提升区域经济升级的重要要素。

  以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去年以来,在经开区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下,贵阳海信着手构建以数字平板电视研究所、工艺研究中心、检测中心、数码制造中心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开展智能化系统、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智能产品的研发、孵化及产业化。今年上半年,贵阳海信的产值达27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液晶电视机生产基地。

  “创新平台对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企业能够攻克技术瓶颈、申请专利、申报项目资金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经开区采取落实责任,统筹推进的方针,将经开区在9·8系列活动中签约的10个产业类项目,摆在突出的位置,聚集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全力以赴抓项目的工作格局。

  在项目推进上,经开区落实了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倒排工期,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抓到底”的包保责任制,同时建立了倒排工期制度,加大督促检查,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在企业服务上,经开区各责任单位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每周进行进度汇总,并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部署落实,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建设。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更是将中关村、大数据项目与企业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培育这些经济实体,来促进辖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目前,经开区已经完成了对全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并完成了经开区《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任务细化分解表。

  下一步,经开区将进一步抢抓京筑合作机遇,以政府、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生产企业为支撑,搭建更为完善的平台,帮助企业以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并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研发水平,增强经开区产业经济的整体实力。

  “在你搜索一项信息时,就在弹出上百个搜索结果的这一秒,至少有上千个CPU在为你的搜索而服务。”经开区大数据呼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正在经开区建设的大数据呼叫中心,正是为企业提供云端支撑的一个后台。

  今年8月份,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落户经开区贵州电商谷。

  “这一基地的落户,为贵阳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将服务外包,促进行业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从而促成企业的转型。”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示范基地已经交由华唐教育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场地预计为8000平方米,预计建设2000个呼叫中心坐席。如今,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动工,预计9月底建成首批500个坐席。

  基地投入运营后,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坐席的方式搭建后台服务中心,为企业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若干家银行有合作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需求,建立一个特色化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既可以针对大额储户,也可以针对信用卡客户。”华唐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呼叫中心,正是“”平台的一种形式。

  简单来讲,“”的概念就是将资源高度整合到后端,由后台人员或者设备协同运转。由于资源高度集中,“云端”的建设与运营成本相比企业自己搭建而言要划算得多,而且由于基数庞大,这一中心既能处理各种突发、应急性的事件,又能完成冗杂的工作量,从而让企业的发展“减负”。

  与其他科技手段不一样,“云端”模式的“存在感”并不强,颇有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又你感觉不到后台的存在,用户的体验会更为舒适。

  按照规划,示范基地将向贵州省电信、金融、电商、移动互联网、汽车、医疗等行业的企业提供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预计可提供现代服务业就业岗位4000个,年产值约1.2亿元。

  “示范基地建成后,经开区将投入更多政策、人力支持其发展,促成中心与贵阳本土企业的合作,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积极转型。”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示范基地运营建设成熟后,贵阳市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其余园区将陆续落户贵阳其他区县,届时,将建成更多坐席,为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营造良好产业氛围。

   大数据呼叫中心:“云端式”服务助推企业转型

   云马客车的“新生

   ——京筑合作驱动下的企业转型案例

  “今年,贵州计划在省内推广1500辆新能源公交车,今后投放量还将逐年递增,这个产业一旦做起来,每年至少有15亿元到20亿元的市场,这还不包括西南其他几个省份。”云马客车负责人说,云马将在贵州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未来5年内,该基地的最大年产能预计将达4000至5000台,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但人们很难想到,就在几年前,云马还是一个生产面临困难的企业。

  5月20日,贵飞云马客车有限公司与福田欧辉客车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借助京筑合作平台,在西南五省(市、区)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上世纪80年代,‘云马客车’曾是贵州省名牌。”云马客车负责人说,那时云马客车每年有400多份订单,来自10多个省的经销商排着队到厂里来提货。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兼容”,云马客车进入低潮期,从1987年到1995年销量逐年递减,最低谷时全国年销售总量仅为100多台。

  2008年前后,随着国内民品市场逐步“回暖”,云马想重振客车生产线,便主动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生产企业谈合作。但势单力孤的云马,推进合作十分艰难,此后5年里,云马重振客车生产线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启动,云马立即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接,表达了借助京筑合作平台重振客车生产线的想法。

  2014年1月,经贵阳驻京干部协调,云马接触到了北汽福田公司。在生产技术上,云马与福田旗下的欧辉客车有很多共通之处;云马有技术基础、有厂房,而福田有产业基础、有平台……经过交流,早就有意在西南地区完成产业布局,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的福田公司,与一直想完成产业转型获得新生的云马相见恨晚。

  目前,贵飞云马与福田欧辉共同建设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已投入4000万元;预计今年9月份,该基地的第一条生产线就可建成;预计在年内,可生产200辆新能源公交车。

   产业政策

   亮点集萃

  财税政策:凡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符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对符合《贵阳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项目,或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从产生税收之日起,项目形成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按第一年70%,第二年50%,第三年30%奖补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土地政策:一方面,对于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工业项目,按照工业用地的最低价格供地。对符合《贵阳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且用地集约的产业类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在缴纳首期土地出让金后,剩余土地出让金可在1年内分期交付。另一方面,对征地建设且科技含量较高、投资规模特别巨大的生产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更加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和最优的土地价格优惠。

  资金政策:一方面,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市、区自定的收费项目依照有关程序全部予以取消,国家和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设有上下限规定。另一方面,开发区在引进主机、龙头企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于配套企业,按照产值、税收的地方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

  人才政策:发区将严格按照贵州省出台的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贵阳市出台的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以及贵阳开发区出台的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办法、开发区人才公寓管理细则和开发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于到开发区投资、创业的人才,给予科研经费、项目补贴、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并协调解决优秀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各种问题。

  一事一议政策:对于投资强度高、发展前景好和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部大开发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外,贵阳开发区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更加优惠的综合政策扶持。本报记者 余泽昊 涂俊超/文 本报记者 孙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