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一方山水 立一派之言

28.06.2015  05:06

王振中作品《山高有苗寨》。

王振中和他的山水画。

近日,贵州省中国画学会成立三周年作品展在贵阳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96位画家的106幅作品,是贵州省中国画学会会员的一次集中展示,老中青画家都有参与,王振中、谭涤非、陈敦品、张润生、钱文观、蒋明泽、杨小吾、王道常等昂首其前,中年画家谌宏微、杜小牧、王忠才、马庆中、刘奇卡、韩亚明、周明鉴等汇聚于后,还有大量新生代画家,张锦波、赵玉祥、陆朝常、万胜峰、张记、付锦等人绍续其源,绵绵不绝,大体上反映出我省的中国画水平。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李宝林先生远道而来,他评价说,参展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尤以山水画最为突出。

贵州中国画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李宝林说出这句中肯的评语,令参展的画家们倍感欣慰。

山水入画

推陈出新走出贵州

此次展览,王振中贡献三幅山水画,即《苗乡寻常景》、《山高有苗寨》和《 阳河洞天渔歌图》。贵州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顾朴光评价说:“王振中师从李可染,然而又有很大的变化,成一派之风格。这三幅作品,笔墨老辣、意境深邃、构图饱满,画出了贵州山川的神韵和风采。

谈到贵州山水的特点,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天云说:“贵州具有江南的小桥流水、平坡缓丘,又有北方的雄山大川、深森古木,更有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并且地表形态非常丰富。贵州的中国画根植于传统,得益于多民族文化的浸润,加之贵州特有的地理环境,生成了贵州独具风貎的艺术语境。

另一方面,正如省美协副主席乔任侠所说,与外省相比,贵州画家更注重生活,下乡采风是画家的“必修课”。

下乡采风,是为了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获取第一手的素材。”乔任侠所说的素材,正是那一方“原汁原味”的山水。

推陈出新

原贵州省国画院院长张润生的《黔中怀旧》、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杜小牧的《黔山新绿》、原贵州国画院秘书长王忠才的《山水》、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韩亚明《苗岭出云图》等山水画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王振中的影子,但画风又有所不同。

底子厚的画家,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自己的风格。学会副会长赵玉祥,初中二年级跟着王振中学画,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师从李宝林。赵玉祥的参展作品《空山雪影图》,是他追求技法创新的创作实践。“这幅画先做底,用水走一遍,再泼墨,有水的地方墨的颜色就淡一点,层次分明,而且表现得自然、通透。”除了技巧上的琢磨,他还认为,现代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为这一辈的画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果在这一点上做文章,或许能自创“一招半式”,形成自己的风格。

走出贵州

贵州山水孕育下的画家们,通过这场展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是,尽管有一批活跃在当今画坛上的知名画家,且拥有一批不可小觑的后来者,但贵州中国画的知名度并不高。

乔任侠举了个例子。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开始举办“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全国各省中国画作品展,各省挑选出十位画家,将作品送到国家画院,再一一展出。“起初,贵州的中国画不大被看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直言,为贵州捏了一把汗。看到作品后,感到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将贵州排在第四位展览,紧随浙江、江苏等文化大省。由此大致看出贵州中国画的地位,杨晓阳院长也表示,对贵州绘画充满了信心。

而一直以来,王振中都坚持不懈地将贵州中国画往外推。2013年,在山东潍坊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画节”上,王振中与20多名弟子共享一个展厅,他们的绘画被安排在展览中心最显眼的位置。

贵州有酒博会、药博会、农博会等各种博览会,是不是也可以为贵州中国画搞一个博览会?”王振中认为,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盛会,平常辅以主题丰富的展览,不仅是提供给市民的文化大餐,更是贵州画家抱团发展、走出贵州的一种途径。

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微信QQ好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