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90后”绣娘:用工匠精神传承苗族传统技艺

17.08.2016  11:39

    新华社贵阳8月17日电(记者潘德鑫)在熊兆美并不宽敞的画室中央平摊着一幅1.8平方米的蜡画。“这幅《凤鸣钟山》,我足足画了45天。”熊兆美向记者介绍刚刚完工的作品,言语中透着自豪,“画最中间蓝色图案是钟山区的LOGO,周围的凤凰代表着吉祥和谐,鱼因繁衍能力强寓意繁荣昌盛……

    画室正对门的案台上摆满了荣誉证书,年仅26岁的熊兆美已成为六盘水市公认的“十佳绣娘”。30余个奖项中,熊兆美说最看重的是市里颁发的“凉都名匠”。在她看来,传承好蜡染、蜡画、刺绣等苗族传统技艺要有工匠精神。

    熊兆美出生在贵州省钟山区月照社区马坝村。那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蜡染蜡画代代相传。熊兆美8岁便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这些技艺,13岁就能独立完成一幅蜡画作品。

    “蜡染、蜡画是我们苗家的文字。”熊兆美说,苗族是没有文字的,祖先通过蜡染、蜡画、刺绣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技艺是苗家的“独家记忆”。传承和发扬蜡染、蜡画手工艺是熊兆美的人生目标。

    2011年,小有名气的熊兆美用做手工艺积攒的10万元注册了手工艺作坊。手艺日臻成熟的她1年可以做蜡画800幅、蜡染300件。蜡画均价380元,蜡染均价4000元,年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

    如今,熊兆美的手工作坊能带动30多个村民致富。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手工作坊由2011年的1家增加至13家,“村里会蜡染、蜡画手艺的村民每年都能通过作坊接到不少活儿”。

    祖辈传下的手工艺给熊兆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名望,但她时刻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015年底,上海一家公司联系到熊兆美,希望1个月内做出500幅蜡画,每幅500元。但熊兆美最后拒绝了这笔大单,因为“人手不足,无法按时交货”。

    但熊兆美最担心的是产品质量会因仓促赶工而打折扣。由于冬天气温低,作画用的石蜡和蜂蜡短时间干不了,蜡画质量会比平时差很多。“不能因为25万,砸了自己的招牌。”熊兆美说。

    “做染料的植物一定要是她亲自从山上采、搅拌染缸必须顺着一个方向、用的麻布一定要自己织……”熊兆美的弟弟告诉记者,熊兆美对蜡染、蜡画每个步骤非常严格,近乎苛刻。

    “这些做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能错。”熊兆美近乎执拗地说。

    当然,熊兆美也不是只会因循守旧的“乖乖女”,她也做了很多前辈们没有做过的尝试。熊兆美在延续原生态、纯手工工艺的同时,在作品内容和形态设计上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比如在蜡画里添加奥运五环、十二生肖等图案,而不再只有花鸟虫鱼,蜡染也不仅用来做衣服,还可制成钱包、旅游纪念品等。

    “作品既要有民族味,也要有时尚风。”熊兆美认为,传承苗家技艺既要沿用“古法”精雕细琢,也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