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农家夜话”话在群众心坎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绥阳县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夜访农家,问民生、化民怨、送文明、谋发展,开展“农家夜话”活动,在8小时工作之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农家夜话问民生。该县以实施“三走六送”和“走访联系群众日制度”为载体,落实领导接访日、联系点等工作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村居、组、户,召开院坝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收集或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对象对党委班子的综合评价和意见建议,真正了解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突出问题。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服务方式由“被动性”向“主动性”的转变,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把低保评定、计生宣传、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带到群众身边。农家夜话化民怨。全县各乡镇以群众工作站为基础,开展群众工作和突出社会矛盾大排查、大梳理,建立民情台帐、统计、归类社会矛盾纠纷,对重点矛盾纠纷进行责任明确,落实包保稳控化解措施,对辖区内的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各乡镇、单位“一把手”带头,利用下班时间带着矛盾深入村组,向基层群众讲解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群众怨气、调解群众矛盾。
农家夜话送文明。该县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生产繁忙以及老党员较多,出行不便等现状,通过“流动党课”,将村居法制道德讲堂开进千家万户。村居党组织负责人深入村民组,以党小组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强化对党在的方针、路线、政策开展宣传,把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主要心思引导在工作上、引导在发展上,积极营造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思发展、谋发展、推动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乡风文明进步。
农家夜话谋发展。结合同步小康等重点工作,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着建议、带着项目走进群众家中,针对农村地区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等问题为群众政策咨询、技术支持、便捷服务。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模式结对跟踪服务,技术部门上门提供市场信息、疫病防治技术、产业升级调整等方面的服务;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扶持专项基金,按照“村企联办、股份参与、集体分成、壮大积累”的思路,鼓励和扶持村“两委”以集体名义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或村级经济实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实现共同致富。
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共“结穷亲”107户,累计发放慰问金15000余元、发放大米5000余斤,联系相关部门为产业大户送技术、送服务37次,共排查矛盾纠纷539件、化解512件,通过“三走六送”等活动载体,基本实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完善、早解决。(石先 李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