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农民夜校”要成为城乡居民的“活宝贝”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4日电 近日,绥阳县委书记王晓旭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绥阳县今后要让“农民夜校”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的“精神法宝”,在精神上和素质上全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夜校”进村入户,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的“活宝贝”。
近年来,绥阳县把宣讲好政策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通过宣讲理论政策重点、社会生活热点、群众关注焦点,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的增强、增收致富本领的提升。在小关乡飞水村文化大院的院坝上,小关乡飞水村“小喇叭”宣讲员马三七,用快板的形式给村民们宣讲:“小喇叭”,下乡来,好声音,传村寨,今天我来讲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平等方自由,依法治国有公正;爱国自从敬业始,友善关键在诚信。国家发展有方向,人生定有价值观;民族凝聚才强盛,奋发有为靠理念……”这是绥阳县流动夜校进村入户的一幕。
据了解,绥阳县各村镇农民夜校不仅定期讲授知识,还专门成立“好声音•小喇叭”宣讲队与农民夜校捆绑,有农民夜校的地方就有“小喇叭”,他们行走在绥阳各村农家院坝、群众家中,向群众讲授各种知识,传递党的好声音,对群众不了解的惠农政策进行答疑解惑,一直到老百姓听清楚弄明白为止。一个“小喇叭”宣讲员就是一所流动的农民夜校。
绥阳县21个宣讲队500多名宣讲员,宣讲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县15个乡镇117个村居,覆盖率达100%。绥阳县“好声音•小喇叭”宣讲团现有21个宣讲队,500余名“小喇叭”宣讲员。对这些宣讲员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央省市县全会精神、中国道路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知识、涉农惠农政策、诵经典讲古训、社科理论知识、讲述身边好人好事、百姓适用生产生活知识等十个方面的知识培训后,颁发宣讲员证书,发小喇叭,分赴各地宣讲。宣讲员充分利用赶场天,农村做酒聚会,院坝会,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劳作时等进行讲授,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句子或顺口溜,或以说唱、小品、相声、山歌、快板、歌舞表演、送文化进村、发放村民所需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培训。绥阳县在今年上半年编印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人口和计划政策》、《安全用药常识》等20多套,3多万册宣传资料发给各宣讲员,这些小喇叭宣讲员拿着编印的资料、宣传册子,和县送文化演出下乡大篷车一起,趁在集镇演出时,开展宣讲,发放宣传册子资料,传递党的好声音,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在绥阳县委发出推进“四个聚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全面提高农民守法素质后,“农民夜校小喇叭”的功能将重点放在引领城乡居民一体化教育、一体化管理上来,平等提升,关键在素质。(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