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大路槽乡致富路上“三部曲”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9日电 金秋八月,走进绥阳县大路槽乡,满山遍野的高粱演绎着风姿卓越的红红火火,林荫下鸡鸣声此起彼伏,如霞般美景让人陶醉其中,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
曾几何时,“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大路槽乡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制约了该乡工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贫穷落后一直是该乡头上脱不掉的“紧箍咒”。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乡以“五村工程”活动为载体,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引领,以“日子火火红高粱、生态土鸡火市场、乡村旅游扬四方”三部曲,乡域经济和产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乡种植有机红高粱和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创造产值近2亿元。刚开始群众不接受,我们的村干部带头试种试养,以大户示范带动,成功后全面铺开,现在红高粱种植和生态土鸡养殖已成为我乡群众增收致富的常规化产业。”乡长林木对高粱种植和土鸡饲养如数家珍。
该乡大力实施“产业强村”工程,积极寻求和培育基层群众和村级组织“双赢双增”的新支点,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强化市场调研,积极寻求产业信息和资金协调,依托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将全乡96平方公里划分为优质烤烟种植、有机红高粱种植、生态土鸡养殖、休闲旅游度假和特种畜牧养殖5个小区,各小区之间互为依托,特别是优质烤烟和有机红高粱的优劣互补,轮换耕作,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生态土鸡、土鸡蛋与旅游产业、饮食业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该乡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骨干、农村创业能人的作用,建立跟踪服务责任机制,对实施的种养项目和大户,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模式结对跟踪服务,随时提供市场信息、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该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专家“问诊把脉”,确定将生态种养殖业作为富民兴乡的战略思路,打造“逆势”经济。切实强化产品研发,促进村级产业生产、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一体化、市场化,切实加大“下游”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增收最大化。2014年,举全乡之力引进贵州多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亿元,计划在3至5年时间内将整个生态土鸡养殖发展至200万羽,实现产值3亿元,深加工后实现增加产值1亿元。
该乡积极寻求和培育村级组织财力壮大的新支点,以点带面,逐步壮大村级经济积累,切实增强村级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有机红高粱种植,与仁怀钓鱼台国宾酒业签订订单产业,采用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种植模式,由政府引导、产业协会自行运作。2014年实现有机红梁种植11000亩,预计产量350万公斤,产值2000余万,户均增收8000元,全乡5个行政村预计分别增加村级积累10万元。(石芝谋 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