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旺草镇:田野里的“大车间”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7日电 走进贵州目前单体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基地绥阳县旺草镇“晨光恒”公司,100余个大棚整齐地矗立在旺草镇万亩大坝上,800余万菌棒在1000余亩田地里排列有序,散发着丛丛生机。
随同的旺草镇党委书记田茂荣介绍,“晨光恒”黑木耳种植基地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黑木耳。据估算,除去菌包成本和烘干成本,每亩的纯收入在14000元左右,该区域依靠改良产业结构,种植黑木耳,预计可使人均年收入增加6400元。现该示范基地也成为贵州连片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黑木耳种植示范样板基地。
“晨光恒”黑木耳种植基地技术顾问张高泉谈到,“旺草这个地方是个种植木耳的好地方,不仅仅因为这里气候土壤水质适合种植黑木耳,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了政府和我们合作的诚意和决心,看到的是干部群众的热情和亲切,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干部群众的热心帮助下,我们“晨光恒”于2014年的3月顺利和政府达成了投资协议,并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有收益。”
距离“晨光恒”不远处,贵州万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核心基地上,挖掘机、推土机平整土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碌的建设着大型冷库、加工厂房、自动喷灌挖沟、机耕道等项目配套设施。该公司旨在打造以蔬菜为主题的高效生态观光农业,于2014年8月顺利与该镇达成投资协议,资金总投入1.2亿元以上,建设周期为3年,前期核心基地建设3000亩。预计首批蔬菜从2015年4月底开始种植,所有产品出售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旺草曾经因大而出名,因穷而闻名,农村矛盾突出,这就是农村经济条件滞后带来的结果。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后,该镇紧紧围绕“四化驱动”战略,在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下,全镇干部群众以作风转变促农业现代化发展,围绕“富民强镇”目标,牢牢守住生态这条发展底线,因地制宜,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年以来,该镇更是确立了“农业提质年”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引领能力,全面推进农业富民工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为民谋富的目光锁定在现代农业上,引领村民转变思想,流转土地上万亩,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规模农业成批转变。引进贵州晨光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在这个万亩大坝上,不仅盘活了这个万亩大坝,让这片田野有了工厂车间的气息,更多的是带动了一方百姓富裕。与此同时,还先后引进了遵义坤红农业产业化经营有限公司、葛根基地等10余个投资上亿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并以“产业强村”为载体,抓住村级这个节点,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目标,以“香树湾”、“小旺草”、“旺村”等农产品品牌为依托,以特色种植为突破口,将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带动群众致富;以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为基础,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的方式,发展村级高产蔬菜直供基地,做大做优规模农业。先后在茅家铺村、鹿山社区、小旺草村等创建的农业示范基地达到1500余亩,带动就业8000余人次,实现经济效益达60余万元,全面开启了全镇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田茂荣自豪的说,以前整整10年,我们镇土地流转才200亩,今年一下子就达到了13000多亩,我们不仅让这个条件优越的万亩大坝充满新活力,也推进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黄云 李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