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思维让贵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美
中新网贵阳7月8日电 (杨云)8日,贵阳市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以及云岩区、南明区部分区域约43万户居民已完成天然气置换。
居住在贵阳经开区明彩居小区的李国强和小区里的大部分家庭一样,经历了燃烧煤块、罐装液化气、管道煤气到管道天然气的数次“厨房革命”。
“与煤气相比,置换成无毒无味的天然气有很多优点,不再担心被煤气味儿呛到的难受劲儿了,家里也从根本上改善了厨房的环境卫生。”李国强说。
按照计划,贵州燃气集团今年内完成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两城区居民用户天然气置换工作,力争2015年来临时让贵阳市70万燃气用户都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十二五”以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发展产业、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同时,坚决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在“赶”与“转”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2014年初,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的进入,标志着贵州进入了“天然气时代”。
管道天然气入黔,优质充裕的天然气能源供给,加快了城市生活能源的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促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卷烟厂旧厂使用原煤时的全年综合能耗为28.91公斤标煤/箱;新厂使用天然气的全年综合能耗为14.89公斤标煤/箱。旧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403吨,新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仅为1.5吨,降幅达99.62%。
贵州茅台集团、中烟贵州公司、老干妈食品公司等大型企业及白云铝加工基地、海信工业园、小河航天工业园、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安顺市航空工业园等32个主要工业园区全部按照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实现了清洁能源供应。
截至7月,贵州已经完成5000辆公交车、3000辆出租车、300辆社会私家车辆的油改气工作。按照每辆公交车日行驶200公里、出租车日行使400公里,年运行天数350天计算,每年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2.38万吨、二氧化碳10.32万吨、碳氢化合物785.2吨、氮氧化合物1570吨。
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至2013年,贵州累计供应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10亿立方米,累计顶替燃煤840万吨,减少烟尘2.19万吨,二氧化碳909.48万吨,二氧化硫10.67万吨,氮氧化物1.13万吨,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预计到2020年,贵州城镇居民用气人口达到1800万人,城镇燃气气化率达到85%,实现对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特色示范小城镇的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供应量达到6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每年减少二氧化硫89.4万吨,烟尘144万吨、减少炉灰2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320万吨,替代煤1867.2万吨。
贵州将在2020年前投资约165亿元,建设天然气门站44座、高中压调压站112座。建设汽车加气母站15座,汽车加气站360座,船用加气码头35座。建设天然气(或煤层气、页岩气)液化站9座、液化或压缩天然气接收站67座,分布式能源站10座,调峰电厂1座。建设燃气管线34条,管道长度约3117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