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毕节行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02.02.2016  12:58

毕节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按照《绿色毕节行动三年行动计划》、《毕节市特色经果林板块经济发展规划》、《毕节市今冬明春绿色毕节行动营造林工作方案》要求,精心谋划,高位推动,亮点纷呈,再创佳绩。截止到1月29日,全市完成营造林166万亩,占任务179.66万亩92.40%,其中完成特色经果林58.71万亩,占任务64.71万亩90.72%。

一是重视程度高,建设规模大。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绿色毕节行动决策部署,切实分解落实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大力推行造林任务、资金、责任、考核“四到乡”工作机制,层层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书。部分县(区)自加压力,超任务量进行部署,县(区)安排任务达到了199.2万亩,超全市179.66万亩的计划19.5万亩。威宁县1月7日召开了自治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肖发君,市政协副主席、县长陈波亲自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在市下达31.33万亩基础上,安排40万亩建设任务到乡镇。七星关区在市下达30.54万亩基础上,安排36.11万亩到乡镇。同时,各地突出重点区域,将造林绿化优先布局在主干道两侧,城镇园区周边,景区景点周围,重要水源地,重要车场站等五个重点区域。威宁县制定了《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方案》,从去年10月份,围绕县城和草海周边开展绿化美化,2016年度造林绿化任务1.6965万亩,其中大苗造林1.0271万亩,小苗造林0.6694万亩。

二是造林势头强,产业发展好。各县(区)抢抓当前最佳造林时节,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造林势头强劲,呈现出大户承包造林、专业队伍造林、企业承包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等多种社会主体造林的喜人局面。各地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核桃、刺梨、苹果、石榴、樱桃等特色经果林板块经济。今冬明春,七星关区拟完成刺梨种植10万亩、黔西县拟完成石榴种植7.17万亩,威宁县拟完成苹果种植8万亩,赫章县拟完成核桃种植5万亩等,林业产业发展态势好。同时,许多地方将特色经果林板块与马铃薯板块、中药材板块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了林业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三是造林机制新,示范带动强。各地在造林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激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营造林,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大户)+村委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并按照先将后补的造林模式,实行“包苗木、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的五包制度,将项目补助资金按照 “523”的比例分三年补助给承担造林任务主体。按照树典型、建亮点、抓示范、造精品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投入,在重点区域打造精品工程,建立县、乡两级示范点。如黔西县林泉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湖南怀化农业药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项目”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金钱松、厚朴种苗,对林泉镇所有荒山进行造林绿化,公司出管护费,村委会负责管护,公司保底回收,所得收益由农户和村委会按“8:2”比例分成,努力实现荒山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目标。

四是种苗供应足,基础保障好。为加快林木种苗发展,提高林木种苗质量,保障今冬明春造林绿化苗木需求。从2015年初开始,各地下大力发展苗木生产,按照保障性苗圃基地育苗为主,社会苗圃基地育苗为辅的方式,超前抓好种苗培育,全市育苗1.05万亩,产苗2亿多株,为今冬明春植树造林培育了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苗木。七星关区安排3000万元资金,由公司建立免费苗木超市,统一生产供应刺梨产业发展苗木;黔西县采取合同订单生产的方式,由县农业投资公司统一生产供应荒山绿化、经济林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