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滋养生态贵州

08.10.2014  11:07
近年来,贵州依托林业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林业投入,推进通道绿化、城乡绿化、城郊绿化、园区绿化和重点旅游干线、旅游村寨绿化,每年营造林400万亩以上。
  据省林业厅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省森林覆盖率增至48%,由于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贵州的PM2.5平均值保持在50以下。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带动林业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500亿元:全省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总面积达1920万亩;全省建立森林公园74个,2013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
  经测算,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价值、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等服务功能每年总价值量高达4275.28亿元,生态贵州呼之欲出。
文 本报记者 樊园芳
草海长大了 杨文斌 摄影报道 贵景网 发
  据观测,水面面积创34年来新高,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上升到29.31平方公里——
  近期,草海湿地由于周边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力度加大、保护措施得力,再加上受连续降雨影响,水面面积明显增加。
  据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观测,草海已达到1980年恢复湿地水面积以来的历史新高,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上升到29.31平方公里,为保护草海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屏障”。据悉,草海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生产线“变身”产业园
恒力源林业
  2010年,福建恒力源集团在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的纤维板生产线建成投产。
  两年后,他们依托该生产线,发展家具板材产业园区。
  如今,占地1100亩的贵州黔中家具板材产业园已成为贵州省升级重大产业化项目示范园区,42家企业相继入驻,预计今年园区产值可达10亿元。
  9月15日,走进位于龙里县龙山工业园区的贵州恒力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密度纤维板加工厂房,一片片纤维板整齐码放,生产井然有序。
  在公司新投产的力德地板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台,摆放着数十个强化木地板样品,光泽柔和、木纹美丽。
  贵州恒力源公司董事长李秋官告诉记者,公司办公楼所有的木地板和家具,都是自己生产的产品。
  目前,公司年产纤维板8万立方米,强化木地板100万平方米,新的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
  作为目前贵州最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从生产纤维板到强化木地板,在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恒力源集团把目光延伸到下游产业。
  他们整合板材资源,与龙里县合作,承办贵州省首个家具产业聚集基地,园区招商的42家企业,涉及板式家具、实木家具、门业、橱柜、衣柜等。
  目前,恒力源生产的纤维板,其中四分之一在园区内就地消化。
  通过以商招商,政府拿地,企业负责规划、招商、建设、融资、担保贷款等事务,贵州黔中家具板材产业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新模式。
  如今,园区二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贵州家具产业链最完善、配套设施最完备、达到国际前沿水准的家具产业制造基地,届时,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
  从一条生产线到一个产业园,他们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李秋官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贵州良好的政策环境、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企业的核心技术。
笋大王“抢滩”大上海
红赤水生态食品
  2005年,赤水市旅游发展进入黄金期,当地土特产品亦随之走俏市场。
  王德斌瞅准商机,创办贵州红赤水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如今,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从简单包装到产品开发升级,公司产品遍布全国。
  整合赤水生态食品资源,兴建食品工业园区,是红赤水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全封闭的生产车间内,一袋袋小包装竹笋休闲食品经过脱水、拌料、分装、杀菌灯程序后,通过传输带进入分拣包装车间。
  这就是贵州红赤水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这些产品将很快发往全国各地,在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都能看到红赤水的身影;在全国著名的休闲食品零售商上海来伊份和湖北良品铺子,红赤水系列产品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该公司2006年投产,依托公司所在的赤水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原材料优势,开发生产竹笋、菌菇类、山野菜、腌制品、虫茶、石斛茶等系列食品及保健品,拥有全国最先进的竹笋和菌菇类食品现代化生产线,公司总经理王德斌因此被业界称为“笋大王”。
  王德斌至今对红赤水得到的第一笔订单记忆犹新。
  产品推出市场没多久,一位武汉经销商偶然品尝到公司产品,根据包装盒上的地址找到工厂,下了订单,回去后,很快将5万元定金汇入公司账户。
  随着红赤水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扩大,2011年,公司引进先进设备,扩建二期生产线,产品种类扩大到四大品牌共200多个单品。
  在生产车间一侧,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房正在抓紧建设。
  王德斌告诉记者,赤水饮食文化深厚,采用轻资产模式,整合赤水特色食品行业,和当地特色食品老店、老作坊合作,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
  不久的将来,产自赤水的乌骨鸡、苕丝糖、金银花等特色产品,将会以全新的形式,从这个食品加工厂房新鲜出炉。
  “笋大王”不是终极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食品企业才是红赤水未来的发展之路,王德斌说。
林间地种出“摇钱菜
和记绿色食品
  石阡林地资源丰富,林间空地都是农民的自家菜园。
  2000年开始,该县返乡农民工王永斌创办的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林间空地种植黄花菜、豇豆、辣椒、蚕豆等作物,再加工成干菜系列产品及辣椒制品,公司亦成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
  9月20日,石阡县鸳鸯湖畔,村民正排队把一筐筐辣椒上称,另一支队伍则在排队领钱。
  原来该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收购辣椒,这情景貌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今年石阡遭受洪灾害,辣椒产量锐减,每公斤收购价达到了3元,为收到更多辣椒,公司就用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吸引农民卖辣椒给我们,这边称完辣椒,那边立马就能领到现金。”公司副总经理吴正琴解释说。
  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石阡县工业园区,在当地颇有名气。
  “和记的产品味道好、有特色,我们走亲访友都送这个。”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随即,记者就在公司厂房里闻到了和记的好味道,公司从重庆聘请的高级工程师揭开一个大酱缸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酱香味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董事长王永斌介绍,制作豆瓣酱的主要原料是辣椒和蚕豆,都来自公司的生产基地,每个酱缸里辣椒和蚕豆产自哪个村,施过什么肥,都可以追根溯源。
  制作好的食材,一定要有上好的原材料,笃信这一原则的王永斌从2000年公司成立之日起,就着力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公司充分利用石阡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瞄准了大量林间空地,建设种植基地,截止到去年底,公司已经拥有生产基地5000余亩,基地种植农户3200余户,去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
  从租赁厂房起家,到购置近30亩土地和生产厂房,和记的规模在逐年扩大,还在全国大中型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已占据国内辣椒系列产品15%的市场份额。
  而公司更是盯紧了调味品这个市场,主打产品豆瓣酱、糟辣椒供不应求,新研发的水豆豉将于明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