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廊”赤水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图为贵州境内赤水河畔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州赤水7月24日电 题:“绿色长廊”赤水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作者 周燕玲 冷桂玉
发源于云南镇雄县鱼洞村的赤水河一路北行,蜿蜒流至贵州境内,每年重阳节过后至第二年端午节之前,河流沿岸的酒厂就开始大量取水、投料、烤酒、取酒。
图为贵州省赤水大瀑布景区。冷桂玉 摄
“酿酒完全从河中取水,没有用任何水处理剂。”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说,有好水才会有好酒,没有赤水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包括茅台在内的沿岸白酒企业的生存条件。
赤水河是中国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中唯一没有筑坝的河流,流经云、贵、川三省,全长约436公里,河流沿岸因聚集数千家酒企,因此有“美酒河”的美誉。
散布于赤水河两岸的白酒酿造企业和工厂曾一度让赤水河变浊、变臭。“一到夏天又脏又臭,根本不敢去河边。”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的村民张敏洁说。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
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环境监察稽查处副处长孙中发说,贵州率先在赤水河流域推动生态文明制度12项改革,出台实施了《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率先实行“河长制”,从2011年起,贵州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流域内的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也加大投入治理污染,初步统计,累计投资达20亿元。
此外,贵州关停了赤水河沿岸无环保手续、重污染的企业,并成立“赤水河环保法庭”,处罚环境违法行为。河流沿岸的茅台集团、习酒等60家公司则采取付费,实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式。
“河流沿岸民众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也是造成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孙中发说,赤水河是贯通的,其流域共居住有云贵川三省约500万人,保护离不开三省的共同努力。
为保护赤水河,云贵川三省攥指成拳。2018年年初,三省正式签署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贵州与云南、四川按照5:1:4的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基金,这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首个建立跨省横向生态补偿的流域。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赤水河流域水质优良,总体保持二类为主,其出境鲢鱼溪断面(贵州—四川)已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事实也证明,赤水河的保护与发展并肩而行。以贵州赤水市为例,该市位于赤水河贵州段的末端,承担着把赤水河干干净净送出省境的重要责任。
赤水市常务副市长谢远驰介绍,为保护赤水河,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占该市国土面积的46.42%,并连续10年“退耕造竹”,全市污水处理实现100%全覆盖。
在赤水市复兴镇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经过9个小时的吸附、沉淀等程序的处理,浑浊的生活污水变得清澈见底,“有时候河里的鱼会顺着排水管道游到处理过的水池中。”复兴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喻洪伟说。
“赤水森覆盖率高达82.85%,来旅游的人数从3年前的400万增加至目前1600万人。”谢远驰说,凭借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赤水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
60岁的复兴镇村民帅必翔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2014年帅必翔“洗脚上田”开办休闲农庄,从农民变老板,还聘请当地村民4人当厨师和服务员,为来往游客提供就餐服务,一年收入达30多万元。
在赤水河流域沿岸,像帅必翔这样的人不计其数。如今,沿着赤水河沿岸行走,犹如走进一条绿色长廊,每天傍晚都会成为当地民众休闲散步的必走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