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表彰会的乡党委书记

08.07.2014  19:39

靠责任与时间赛跑,与病魔顽强抗争,他倒在工作的途中——

缺席”表彰会的乡党委书记

    7月1日上午,大方县第一中学报告厅内,来自全县的1000多名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参加大方县委举办的“七一”表彰会,共同祝福党的93岁生日。

    会议中段,大屏幕播放电视纪录片《文朝荣——村里的带头人》,党员干部们重温了老支书文朝荣的事迹和精神。播放刚结束,会场主持人庄重致辞:“其实,在我们大方县,也有文朝荣式的优秀干部!原计划要参加今天大会的绿塘乡原党委书记彭练基同志缺席会议,他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6月29日凌晨4时35分,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

    全场肃穆,笼罩着悲痛的气氛。党员干部们泪水打转,他们不愿相信,这样一位党的好干部、和睦的好同事、挚爱的好兄弟,就这样走了——

     廿年从警生涯,淬炼铁血丹心,他曾是人民满意的好警察

    翻开彭练基的人生档案,有这样的记录:他当过兵,先后在小屯乡、东关乡、兴隆乡、黄泥塘镇从事人民警察工作,从警时间长达21年。正是在多个地方锻炼,工作成绩突出的人生经历,2004年,36岁的彭练基走上了黄泥塘派出所所长的岗位。从此,他在这片土地开始了一串重拳惩凶、真情为民的故事。

    2005年春节前夕,彭练基闻讯,犯有命案的黄泥塘镇寨拱村的武某悄悄回老家过年,他带领民警先将其房屋围住,武发觉无路可走,直接从阳台跳滚进田里逃跑。彭练基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水田里,与歹徒扭打在一块,与同事一道将歹徒制服绳之以法。

    2009年5月29日,黄泥塘镇安坪村大寨组两名群众在三岔河捕鱼时,因天降暴雨,河水骤涨,被困于河中一块岩石上。接到报案后,彭练基带领5名民警迅速赶往现场。事发地点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暗滩密布,但他和参加救援的民警及随后赶来的消防官兵毫不退缩,经过8个多小时的全力搜救,被困群众王军获救。

    黄泥村有个陈姓妇女,丈夫早逝,靠自己一人骑三轮车维持她和三个孩子的生活。2006年6月的一天,三轮车翻下10多米高的坎下。接警后,民警们立刻赶往现场。因陈姓妇女被诊断胸腔出血严重,彭练基将身上的1000元现金拿出,民警和巡防队员也纷纷解囊,共凑了2500元,把其送到县城医院及时医治。

    作为人民警察的彭练基,总是对群众怀着深深的鱼水情怀,对不法之徒毫不手软,在紧要关头冲锋在前,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为头上的警徽添彩。在他的垂范下,黄泥塘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优秀派出所、全国整治火灾隐患先进派出所,他个人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派出所长”、全国整治火灾隐患先进个人等。

     两次转岗任职,解决发展难题,他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彭练基在黄泥塘工作的7年间,黄泥塘派出所成为贵州省基层派出所的一面旗帜,彭练基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2011年11月,彭练基被提拔为该县猫场镇党委副书记,并被选举为猫场镇镇长。

    从公安战线到党政部门,彭练基开始了工作中的角色转型。这一转型,为彭练基提供了更大舞台。

    猫场镇地处大方县西部,与七星关区、纳雍县毗邻,这里流动人口达1万多人,占全镇三分之一。在几十年的硫黄生产和煤炭开采中,这里生态环境退化,地质灾害严重,信访矛盾积累,干群关系僵硬。

    到任后,摆在彭练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化解矛盾。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彭练基不停地走访村寨,与地质灾害农户交心,向当地能人请教,到孤贫鳏寡等特殊家庭慰问。

    “他曾一天来找我3次,13天就把村里所有的大小矛盾纠纷、上访信访事情摆平了。”提起彭练基,长征村老支书胡成忠佩服不已。

    针对镇内矛盾品种多、矛盾触点低的实际,猫场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各种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猫场镇党委书记聂跃回忆说:“把社会维稳放在第一位,源于一名老警察的职业特质,更是对猫场形势的科学研判,用练基的话说:‘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和谐发展’。

    在不断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彭练基和聂跃等党政班子形成共识,制定了“平安立镇、产业护镇、城镇带镇、旅游活镇、工业旺镇、党建推镇”的发展思路。两年中,猫场镇争取各类资金700多万元,集镇建设焕然一新,5条通村路实现油化和硬化,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产业发展上,组建了27个专业合作社,打造了1.8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经果林基地、2.2万亩中药材基地。

    2013年11月,彭练基接受了组织安排,到工作条件艰苦,同步小康任务艰巨的省级一类贫困乡——绿塘乡任党委书记。

    在迅速了解和掌握绿塘乡情况的基础上,彭练基很快与党政班子一起绘制出“稳定安乡、项目带乡、矿业强乡、生态立乡、城镇亮乡、产业富乡”的发展蓝图。

    他不止一次对大家说,绿塘虽然属于国家级一类贫困乡,地处偏远,基础较差,但是这里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有遍地的绿水青山,只要大家励精图治共同奋斗,就能彻底摘掉这顶贫困帽子!

    工作有了思路,发展有了方向,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信心十足地跟着他,准备痛痛快快大干一场!

    今年4月份,彭练基带着副乡长饶文统和另外两名干部,带着定位仪器跋涉了11公里,徒步丈量了绿塘乡营盘村和文阁乡中寨村之间的距离。长期以来,两村之间只有一条羊肠小路,如果打通了两个村之间的这条路,营盘村到毕节市要近10多公里。饶文统回忆,彭练基来到营盘村后槽组张金文家,问他们政府争取资金修路,老百姓投工投劳可不可以,张金文高兴地说,这条路盼了几代人,我们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回来后,在彭练基的努力争取下,县发改局批准立项70万元修通这条路。然而,就在营盘村群众撸起袖子准备放手修路的关头,彭练基却倒下了。绿塘乡的党员干部们对前来送葬的营盘村群众承诺说,这条小康路是彭书记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一定帮你们完成心愿。

    “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为人民做出几样实事,对不起党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从履新绿塘乡党委书记伊始,彭练基就立下了决心。

    彭练基曾在全乡的大会小会上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一杯茶、一根烟、一张纸、一支笔、一条凳子、一张笑脸”“六个一工作法”。正是靠着这样的拼劲,虽然他在绿塘乡任职只有7个月,但该乡发生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今年以来,绿塘乡争取到扶贫、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风风火火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