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打通蔬菜产业的“现代农业”路径
新华网贵阳5月5日电(通讯员 刘雪红)罗甸县龙坪镇罗化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今年初,20户农户组建了贵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得到项目扶持后,发展“鲜食糯玉米套种大白菜”“辣椒套种春大白菜”100亩,净作白菜50亩,于3月28日开始采收,第一批1.5万公斤就卖出每公斤3.6元的好价钱。村民杨胜发种的7亩地,仅白菜一季就收入10万元。
这种高效套种模式,是“红水河畔女财神”李桂莲老师的科研成果在罗甸的成功应用。同时,也是罗甸蔬菜产业在“良种配良法”上的升级换代,是罗甸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罗甸就认定了“天然温室”的独特资源,并在省农科院专家李桂莲的启蒙引领下,开启了蔬菜产业的新征程。
“早春蔬菜”破解致富难题
在罗甸,提起早菜,有大把的专业村,大把的农民科技二传手,还有大把的蔬菜经纪人。30多年来,蔬菜一直在罗甸脱贫攻坚的阵营里担纲“主角”。
在罗甸逢亭现代山地高效蔬菜示范园,村民们正在蔬菜地里干农活。县蔬菜办技术员费伦英介绍说,为了提升当地群众的种植技术,县蔬菜办特地从龙坪镇五星村请来3个土专家,指导当地村民搭豆架、掏厢。
五星村的种菜技术在罗甸是响当当的。龙滩电站建设后,很多村民纷纷转行另寻出路,但有一部分村民,至今仍靠种菜技术吃饭,他们被各大蔬菜基地聘去当技术指导,日薪100元至150元不等。
王休妹曾是五星村的种菜大户,种菜是一等一的好手。“你看,这厢掏得不直吧,搭豆架还得拉绳呢,否则豆架不稳也不整齐美观。”王休妹说,豆架搭得好,蔬菜就能采光、透气,还方便采摘。远远望去,整整齐齐,走进细看,规规整整,平平稳稳。
在罗甸,象王休妹这样的土专家,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30多年来,罗甸县紧盯早春季节“鲜菜难求”时间差,大力发展冬春蔬菜,稳定了种植规模,培育了庞大的种植队伍,发展了一大批经纪人。
如今,罗甸蔬菜优良品种已从当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早春蔬菜向“科果菜-早春菜-秋淡菜”一年多熟循环结构发展,种植规模从城镇周边向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地区延伸,“黔甸牌”蔬菜源源不断走进广州、重庆、贵阳、长沙等大中城市市民餐桌,20多万贫困农民通过种植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
探寻罗甸蔬菜产业长久不衰的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的助力。
从冬春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普及,到改良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到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技术的推广,罗甸蔬菜在栽培技术上的一步步创新,不断提早育苗、移栽、上市,大大缩短了春淡蔬菜生产时间,30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增收至少10亿元。
多年来,罗甸县十分重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先后引进国内外13种蔬菜800多个品种,应用新技术168项、新模式26项,通过试验、示范进行推广,使罗甸蔬菜科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997年,罗甸开始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了《罗甸县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罗甸县优质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制定了8种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完成了大规模的产地环境认定和多个产品质量认证,在蔬菜主产区建立了以蔬菜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村级监督检测网络,初步形成了技术有规程、检测有网络、质量有把关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
罗甸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县内与县外交流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开展不同层次培训,以《罗甸县早果菜栽培技术》一书作为蓝本,不断更新知识,累计培训农民近30万人(次),技术干部田间指导数万人(次),形成了县、乡、村、组、户五级技术服务网络,培养了大批蔬菜种植能手和科技示范户。
2003年,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罗甸创新研究成功“早春蔬菜-水稻-秋冬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目前,这一高效种植模式已在全州乃至全省得到有效复制和推广。
“三大体系”领航现代农业
在现代农业新理念的指引下,罗甸蔬菜产业构建起科技推广、生产管理、市场服务三大体系,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探索,取得累累硕果,成功搭建起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架构。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变技术优势为经济优势,不断从生产实践、科技推广运用中研究和总结新经验、新方法,运用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是罗甸蔬菜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多年来,罗甸以成果应用、课题实施为载体,集中优势力量合作攻关,一共获得成果奖项共13项;建立了以县城和重要集镇为中心的咨询服务网络和信息联络点100多个,发展村级协会、合作社28个,会员482人。成立了县蔬菜技术开发协会,会员48人,培训生产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骨干乡镇为纽带,村级协会、合作社为载体,上下协调,服务配套的生产管理服务体系;每个蔬菜生产骨干乡镇均建有专门的蔬菜批发市场,多部门组成蔬菜市场服务协调组为蔬菜销售保驾护航。2011年,在政府的倡导下,活跃在罗甸蔬菜交易市场上的34个经纪人联合起来,成立了罗甸烟山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网络成员达到3000多人,组织罗甸蔬菜北上南下,搭建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驱动了罗甸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三大体系”的引领下,罗甸蔬菜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近5年来,该县引进大型农业项目10多个,逢亭现代山地高效蔬菜示范园、上隆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玉都北殿现代高效农业休闲示范园区、罗悃阳光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木引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形成了罗甸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主体架构。
这些由大企业主导的园区和产业,从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种类、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盈利模式等,都更加先进,更加适应市场竞争,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多更稳定收入的同时,为罗甸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按下了“接二连三”的“快进键”。
逢亭现代山地高效蔬菜示范园2000亩核心区内规划建设有综合大楼1栋,内设展示厅、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蔬菜技术培训中心、省州县专家工作站,建有冷库及预冷库、交易市场、育苗大棚、机耕道等,同时,配套建设气象设备和质量追溯系统。采取“公司+园区+农户+市场客商”的模式,引进2家公司,组建2个合作社,带动周边标准化种植蔬菜3000亩。
县蔬菜办主任杨荣介绍,在核心区安装了10个小气象站和10个监控摄像头,小气象站负责采集土壤、空气、温湿度、蒸发量等数据,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监控摄像头是农业物联网数据中心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精准的查看每一个地块的种植情况,实现生产过程网络化全程监控,这是园区建设的质量追溯系统,建好后,每一颗蔬菜从田间到市场都能实现追根溯源。
李桂莲认为,罗甸蔬菜带动了贵州低海拔地区发展冬春蔬菜,是贵州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一面旗帜。未来五年,罗甸应该充分利用庞大的蔬菜种植群体、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成熟的技术力量,把冬春果菜、夏春叶菜、秋冬果菜的特色做大做强做优。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