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GDP考核之后的紫云如何适应新常态
奔向“绿美富”
——取消GDP考核之后的紫云如何适应新常态
罗城村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交相辉映
槽谷两边大青山,谷底是绵延不绝的白色薄膜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青青的豆荚一簇一簇缀满枝头;向阳的玫瑰三三两两结伴绽放。登上火花乡罗城农业园区观景台,只见纳容河河堤新砌,河道更宽,一根根灰白色水泥桩沿河堤蜿蜒而列,高低宽窄整齐划一。桩脚下面葡萄苗已长出新叶,待苗绕桩上架结果,两条壮观的葡萄长廊就将呈现在游客眼前。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紫云火花槽子,看到这里曾经“条条道路通米缸”、种植单一的状况已彻底改观。
去年,省委、省政府取消了对紫云等全省10个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县的GDP考核,调整综合测评办法。紫云调整发展思路,追求绿色GDP,奔向“绿富美”。
产业园区满山乡——富民
峰峦迭翠,溪流潺潺。紫云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市各县区榜首,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保住绿水青山?紫云曾因此而纠结。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紫云找到了出路。
“不考核GDP,并非不要GDP,而是不能唯GDP。” 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徐德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取消GDP考核并不意味着担子就轻了,我们感到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紫云是农业大县,我们要做好农业大文章,规划用5至10年时间实现人均2亩经济作物的目标,打一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翻身仗,让农民富起来,为实现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紫云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升到县委全会决策的高度,体现出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紫云按照“抓特、扶优、突弱”的农业发展思路和“一园、两带、四区”的产业规划布局,坚持走“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把“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实现传统农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