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2014年中考持续进行,考生反映:数学基础题多 文综大题稍难

22.06.2014  20:05

               

本报讯 贵阳2014年中考第二天,相比开考首日大雨泥泞,昨日天气阴凉干爽,给考生们创造了一个较舒适的考试环境。记者赶赴多个考点看到,鲜有考生迟到、忘带准考证的情况出现。

    昨天举行的是数学、综合文科(历史、思想品德)三门学科的中考测试,经过前一天考试的“洗礼”,考生们大都已熟悉考场规则及考试氛围,在贵阳十中、贵阳二十一中、贵阳十九中等考点,迟到的考生明显减少,鲜有忘带准考证的情况出现。

    上午的数学考试结束后,记者在考点之一的贵阳十九中看到,多数考生从容走出考场,他们普遍反映,数学考卷比适应性考试时要简单些,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今天的数学题比我预期的要简单些,我最怕的概率题应该也算对了。”七中的胡同学笑着说,“希望能考个不错的分数。”

    综合文科考试虽然是开卷,但部分考生仍然表示,若想把简答题答完整,仍有一定难度。下午考试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考生。王同学对一道政治简答题耿耿于怀,“我在书上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答案,最后只能东拼西凑跟着题干内容往下写”。不少接受采访的同学表示,简答题不是太好做,但整套试卷与适应性考试难度相当,不算很难。

数学:

    基础为主 难度分散

    贵阳十七中数学一级教师 蒋继媛

    今年中考数学试题与适应性考试相比,题量、题型、难易度上较为稳定,整套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

    试题注重以科技等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为背景,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点。第18题提及巴西世界杯足球赛,19题以贵广高铁为材料等问题,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几何试题注重图形变化的考查,难度适中。18题、24题关键是考查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平移等知识。同时,设置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综合考察函数与几何知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都有要求。

    今年的试题是以分段设问的方式由易到难,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得分机会。像24题、25题都分设三个小问,多数考生应该能把第一问、第二问的分数拿全,也让学有余力的考生在最后的小问中体现自己的能力。

    思想品德:

    强调“双基” 贴近热点

    贵阳十七中思想品德中教一级教师 雷玲

    今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把去年10月至今年4月期间国内部分重大的时事都融入考题当中,同时强调“双基”的学习,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

    试题的命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基础知识上,题目的设计总体围绕基础知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设计,考题设置灵活、新颖,要求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有一定的运用分析能力。

    从今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考查,已成为近年来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学生在组织答案时,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才能组织较为完善的答案。

    比如35题实践探究的第二、第三两个小问,考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学生回答时要把“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做大,如果简单抄写书本、不联系社会实际,肯定拿不到高分。

    历史:

    难度适中 不偏不怪

    贵阳十七中历史中学一级教师 宫占慧

    今年综合文科试卷中,历史考题难易适中,整张试卷容易题目、较容易题目和较难题目的比例保持在“7:2:1”的范围内,没有偏题和怪题出现。

    这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些基本过程和方法、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及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23题展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图片”,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原则。

    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整数周年事件出题,回归历史,找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从选择题到主观题内容的选择、分析,很多与社会热点问题和整数周年事件有关。如结合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考查《中英南京条约》,结合英“一战”考查中国的“五四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