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考生”彭超 用脚答题,考出603分

23.06.2015  07:38


彭超用脚答题。(资料图片)


彭超和父亲走出高考考场。(资料图片)

华西都市报记者周洪攀徐湘东

他的高考,令人感动…

攀枝花市七中彭超603分

分科成绩

语文102数学119英语122理综260

高考延时政策,对我帮助太大了

今年是攀枝花“无臂考生”彭超第二次参加高考,他成为四川首批享受延时照顾政策的特殊考生之一——每科考试时间延长了45分钟。彭超表示,他用脚答题速度慢,增加的30%时间,使他能有条不紊地思考和答题,“对我帮助太大了,不然今年也考不到这个成绩。

6月22日晚,2015年高考成绩公布,备受关注的攀枝花“无臂考生”彭超的高考分数为603分,高出一本线75分,这也比他之前预估的分数还高出13分。彭超的分科成绩是:语文102、数学119、英语122、理综260,他说,理综的成绩超过了估计。

现在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彭超昨晚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他对这次成绩很满意。

今年是彭超第二次参加高考,他成为四川首批享受延时照顾政策的特殊考生之一——每科考试时间延长了45分钟。彭超表示,目前,对于填报哪一所大学,他还没有想好,到底是去他理想中的北方,还是留在川内,还需要和家人商量,慎重考虑。

开心

成绩超过预期,交出603分答卷

22日晚9点,距离高考成绩公布的时间还剩1个小时。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家中的彭超和父亲彭昌富,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马上就要晓得成绩了,到底这次能考好多,心里没底。”彭超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之前,他对今年高考进行了一次估分,分数是590分,如果能达到这个分数,也还不错。

当603分这个成绩出现在眼前,父子俩都有些吃惊,继而和家里人相拥欢呼。这个分数比预计的还高了13分,超过今年四川的一本线75分,也比去年的成绩提高了65分。彭超的邻居和同学听闻彭超考出好成绩,都纷纷打电话或跑到他家里来祝贺。

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彭昌富舒了一口气,他告诉记者,在复读的一年内,彭超给自己加压,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彭超丢下课本好好休息,和同学一起放松,疯耍了几天,“他还是个孩子,我也不忍心看他压力过大。

感动

父子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复读这一年,彭昌富一直在学校陪着儿子读书,父子俩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这一年,彭超的行动轨迹基本上就是教室与寝室之间,而彭昌富则是当起了儿子的“保姆”,打饭、洗衣服、拖地……父子俩走过了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如今,这一切终于成为了过去。彭昌富回忆起来,有些不敢相信,但儿子彭超告诉他,这是真的,他就要去读大学了,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今年,彭超成为四川省首批享受高考特殊政策的考生之一,除了可以携带便于用脚写字的小课桌,每科考试时间还延长了30%。彭超说,他用脚答题速度慢,增加的30%时间,使他能有条不紊地思考和答题,对他帮助太大了,不然今年也考不到这个成绩。

未来

报哪所大学?要跟父母商量

今年高考结束后,彭超和同学聚会完后,就回到了米易老家,之后,到成都参加了西南财大的自主招生考试。“现在考试的成绩还没有公布,但我想,应该还算不错。”彭超说。

对于下一步的志愿填报,彭超说,603分应该可以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但目前,他还没有决定填报哪一所学校。

按照彭超之前的想法,是想走出四川,去北方看一看,但由于身体的原因,实现愿望还不容易。而彭超的家人、同学和老师也考虑到彭超的身体情况,都劝他最好能留在四川上学,父亲也方便照顾他,以后肯定有机会到省外去的。

对于去哪儿读大学,彭超并不是很纠结。他说,成绩出来后,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去哪儿读书,他不能全凭自己的想法,还要跟父母商量后,才决定如何填报志愿。

新闻背景/

四川首批特殊考生获政策照顾

今年5月15日,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从今年高考起,我国将对残疾人考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便利。

包括:提供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对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

关注那些特殊考生/

眉山“脑瘫女孩”王景丹526分

昨晚,据眉山一中确切消息证实,眉山脑瘫女孩王景丹今年高考成绩526分,因文综发挥不理想,比预期的低。她是今年四川首批特殊考生照顾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获得30%延时。

宜宾“轮椅考生”杨耀鑫475分

宜宾轮椅考生杨耀鑫今年的高考成绩为475分。今年高考杨耀鑫获得了45分钟的延时,由于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杨耀鑫的高考被特许延长30%的时间,为了这次高考,三年时间里,他坚持每天坐十个小时以上学习,上课从来不早退迟到。

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