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三分之一地区未落实经费要求
今日,张德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
坐拥如此庞大的人群基数,我国职业教育却面临多方问题——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社会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等。
据悉,2006年—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 1%,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已达2543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近300亿元。而2009年起实行的中职免学费政策,共投入514亿元,惠及3460万 人次,覆盖面近90%。
与此同时,仍有约三分之一省(区、市)尚未落实“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的法定要求。
张德江在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虽制定了标准,但水平偏低;有的地方中职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执行不到位,省级财政只承担省属职业院校的拨款,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落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能力有限,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无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基础上确立的。法律颁布19年来,职业院校共培养超过1. 3亿名毕业生。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至2014年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有2亿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 6亿人次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80%以上的毕业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主要问题: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2014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门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职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而影响职教长期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则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来源单一,新入职教师大多是学历高、技能低的高校毕业生,且面临编制不足、有编不补,在各类教育中,职业院校生师比是最高的。
一些培训的标准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与此同时,政府培训资金投入偏少,省级资金补助标准较低,社会力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报告还指出,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例如,涉农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农业技术专业萎缩,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现有用人和就业政策也不利于系统培养人才,开展学徒制培养、推进“双证书”制度均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改进:转变观念,提高经费,健全机制
针对上述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强化基本定位,大力提高职业 教育质量;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投入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抓住关键环节,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坚持分类指导,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具体措施方面,报告建议,尽快修改不适当的、唯学历要求的相关政策文件,清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晋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构建平等就业就学、职业成长的通道。
尽快制定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混合所有制试点等政策措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支持企业投入和兴办职教,探索实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同育人。
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重点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以及未就业毕业生等进行培训;并且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此次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由张德江担任组长,王晨、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和柳斌杰担任副组长,20多位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全 国人大代表参加。检查组在3月至5月间,先后到吉林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8个省(区、市)开展检查, 并同时委托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对本省(区、市)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据悉,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首次由委员长本人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也是首次由委员长作执法检查报告。(刘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