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面临发展困境 突围亟需完成三个动作

30.09.2015  17:21
  捏指成拳出击,抱团合力做大。从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以及江苏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等实践证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的重要载体。在继200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之后,日前《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进一步坚定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信心。集团化办学已经不仅是一种形式,更应是一种国家政策要求,有政策依据,有制度保障,走集团化办学之路,等于抓住了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牛鼻子”。那么,六盘水市在去年教师节期间授牌成立的两家职教集团情况又怎样呢?时隔一年,在教育部重申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之际,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从制度层面打通集团化办学通道,打破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六盘水市在两家职教集团授牌的同时,出台了《关于组建市职业教育集团的工作方案》(六盘水府办发〔2014〕50号),但由于起步工作较晚以及认识观念等原因,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不尽人意,如今的两家职教集团几乎都处于有名无实阶段,推进工作举步维艰,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本该作为集团主体的职业院校缺乏热情、被动加入,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认同度不够。全市21所职业院校中,有意向加入职教集团的有9家,对集团化办学认识模糊、持无所谓态度的有7家,明确不愿加入职教集团的有4家,迄今为止仅有一家学校以正规契约的形式加入职教集团,职业院校实际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为4.76%,与市组建集团工作方案中今年达90%的目标相距甚远。在被调查的10余家企业和2家行业协会中,占70.25%的行业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加入什么职教集团。相当一部分学校、行业企业未能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新形势,同时由于集团在组建前期很难准确找到和发现联结成员之间互利共赢的纽带,致使大多成员单位对组团办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参与度与投入度不高,甚至有碍于情面等因素“被动参与”现象,部分成员单位并非出自自身的迫切需求而加入集团,好像职教集团组建就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牵头学校的事,严重制约了六盘水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程和健康发展。其次,政策推力不够,发展底气不足,集团组建牵头工作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和主管部门推动。六盘水市授牌成立的两家职教集团均属于契约型自发组织联合体,虽然有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但由于既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产权,也无法独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缺乏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集团工作运行走进了“成员单位看牵头主体,牵头主体看政府,政府看主管部门”的死胡同,长期处于“只摸石头不过河”的探索阶段和依附状态。六盘水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现有合作意向学校6家,但均没有以集团名义的任何签约。集团牵头学校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表示,由于未成立集团组织机构,导致集团成员无法签订协议或备忘录,无法召开集团成员单位会议,确定不了集团章程及集团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水钢高级技工学校牵头组建的六盘水工业职教集团现有合作意向企业13家,行业组织3家,职业院校9家,目前已有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科能高级技工学校等11家成员单位完成集团化办学协议签约,除今年七月底举行过一次人才招聘会外,几乎没有开展过什么活动。牵头学校认为,没有正常的运行经费保证和没有必要的工作办公场地是目前集团工作开展的两大困难。      推进集团化办学,任重道远,走出困境需要学校、政府以及行业企业等多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利益共生点。针对实践中发现的困难和障碍并加以克服,让集团“动起来”,建议完成几个基本动作,以破解目前六盘水市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困顿局面。      动作之一:把既定的基本程序走完。由于特定原因,六盘水市两家职教集团都是先授牌后组建,原本作为组建工作最后一个环节的却放在开头完成,致使一些基本必备的组建程序至今仍未履行。对政府而言,宜及时成立集团工作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集团化办学工作;对集团而言,要加紧完成“组建工作方案审批-健全组织机构-签署加盟协议-制定集团规范文件”等主要环节的工作。      动作之二:把必要的沟通渠道打开。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举办集团年会、积极参加集团内成员单位重大活动、举办集团内部培训等方式加强集团成员间的沟通融合,逐步建立融集团事务商议、人才培养、项目研发、产品展示、活动支持等为一体的成员交流机制。重点以部署招生、师资共享、统筹专业设置、校企共建基地、订单式培养等为载体,加强深度交流合作。六盘水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可否探索在集团内部建立专业教师流动上岗机制,根据成员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情况,把专业教师合理分配到相应岗位;六盘水工业职教集团可否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动作之三:把松散的联结纽带拉紧。集团化办学虽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模仿。在既定框架内,找准联结纽带,科学定位集团治理结构,明确集团发展思路和办学方向,对于加速驱动集团建设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建议六盘水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引入六盘水师范学院加入,建立“中高本贯通”模式,探索中高职 “3+2”、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人才培养方案。六盘水工业职教集团成员以行业企业居多,有实力的企业不少,可以尝试“企业法人型治理”模式,引导并鼓励多元主体进行组建。         (责任编辑:gzsedu_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