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通往大西南的抗战最前线
中新社肇庆7月7日电 题:广东肇庆:通往大西南的抗战最前线
作者 黄耀辉 陈洁 李文华
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日寇侵占广州以后长驱直入攻陷佛山市,占领了与肇庆一江之隔的三水区,企图继续侵占肇庆及广西,打通华南与越南之间的交通运输线,威胁战时西南大后方,肇庆也因此成为广东抗战保卫大西南的最前线。
至今,肇庆市的四会市中山公园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依然在向世人讲述第四战区第35集团军等将士,在西江边的四会马房遏制日寇从西江入桂增援的抗战史实。
据载,该纪念碑建于1940年7月7日,由当时的四会县政府、陆军暂编第八师所立,纪念“七七事变”三年来,四会马房守军抵抗日寇入侵阵亡的全体将士。
肇庆市史志办介绍,1937年至1944年,肇庆频繁受到日军空袭,1944年9月日军为打通西江运输线,以十路大军包抄肇庆的高要,攻破肇庆,以致肇庆全境沦陷。
按照桂林行营白崇禧部署,对肇庆境内铁道、主要公路、道路及西江、北江,实行破坏以阻塞日军西进。据记载,西江地区时由35集团军64军戍卫,共6个团的兵力并配合当地民众武装,袭击当面之敌,消耗敌人,随机转移攻势。
作为两广航线的必经地,肇庆西江羚羊峡到佛山市三水水域是严密的水雷封锁线,但6年里,肇庆市遭日寇空军轰炸200余次,投弹3000多枚,死亡1150人,伤1822人。其中,1939年、1943年为配合桂南战场,日军频繁越境而过,城区各被空袭10次。
抗战后初编的民国《高要县志》记载:“二十六年七月(1937年7月),卢沟桥事起未几,敌方侵占粤中山县属之唐家湾。吾县境内随时有飞机来袭,第一次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1938年1月15日)投弹于南岸青湾。”
由于首次空袭未伤人,未有引起肇庆群众警觉。1938年5月12日,日机首次空袭肇庆城区,而此次日军将目标对准了平民,并且悍然投下30弹,一弹落至城区城中路肇师校长梁赞燊住宅,致房屋全间炸毁,其幼女及佣妇身亡。该次空袭共造成6人被炸死,22人被炸伤。
此后,空袭频繁发生。1938年12月5日上午8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日军机飞抵肇庆城区上空,投弹86枚,城区各处火势蔓延,其中8枚落在肇庆中学,其科学馆中弹燃烧,该次空袭中,城区一共炸死31人,炸伤105人。
《高要县志》记载,日军是有选择地进行轰炸,其投弹目标均为人群集中的学校、民社、机关以及车站、码头等地方,每次投弹均在30枚以上,其中肇庆中学被炸达5次之多。
作为通往大西南的抗战最前线,肇庆本土男儿奋勇上阵杀敌。从本地籍贯的阵亡将士资料中可查,肇庆男儿纷纷从军于62军、64军、65军、66军、29军等部队,参与了淞沪、武汉、粤北、桂南等战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