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仕梅与千年古茶的故事
阅读提示: “沿河千年古茶”今年7月参加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经世界茶联合会及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组织委员会邀请的各国茶叶专家组成的审评委员会密码审评,荣获“金奖”。
同时在2011—2014年间,先后获得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铜仁市优秀农产品,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等荣誉称号。
沿河千年古茶的一道道美丽光环背后,却隐藏着肖仕梅苦心经营的汗和泪,是她用胆量和心,在大山深处谱写着千年古茶的历史,诠释着千年古茶的真谛,才使得千年古茶这个难得的产业和品牌,逐渐壮大,走向世界。
结缘:销售谯家茶
十三年前,肖仕梅的父亲身患脑瘤,她与家人四处为父亲求医治病。每到一所医院,医生都说她父亲最多能活半年,叫她让父亲吃好、玩好,并陪父亲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在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请民间医生用土办法给父亲治疗。但她不甘心看着父亲的病情逐渐恶化,暗地里跑到书店里买了一些医学书回家看,寻找治病药方,希望能够出奇迹。
无意间,肖仕梅在一本医学书上看到绿茶不仅具有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功效等作用,一下改变了她以前对喝茶不好的看法。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喝起绿茶,到后来卖茶、种茶,进而与千年古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该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茶叶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鼓励大户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肖仕梅通过了解发展茶叶的政策和茶叶市场前景后,决定走茶道路。并与在外打工的侄子肖秋红、肖攀联系、商量,说了她想卖茶的想法,让两位侄子返家帮忙,共同发展。
当时她的两个侄子肖秋红、肖攀在上海打工,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又照顾不了父母和家庭,于是返回了家乡帮助肖仕梅打点市场,销售沿河谯家成品茶。
由于当时谯家茶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肖仕梅又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姚溪茶厂联系,帮姚溪茶厂代销姚溪贡茶,当年每盒姚溪贡茶销售价额40元,一年下来收入仅有几千元,还不够工人工资。
她深深感受到只帮别人代销茶,自己永远就只是个生意人,更谈不上带动沿河茶产业发展和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于是,她谋生了生产、销售茶叶的念头。
过渡:姚溪贡茶
“发展茶产业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过程,稍有不慎就会栽倒!”茶行业老板都对她这样说。她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更加坚定了走茶道的信心和决心。因为肖仕梅坚信,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只要执着和用心,就一定会成功!
由于卖茶没有赚到钱,肖仕梅不甘心。于是找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姚溪茶厂股东庹华明,商量入股发展茶产业。庹华明见她对发展茶产业很有信心和热心,就答应将自己的股份让一半给她,就这样肖仕梅走上了生产加工茶叶的道路。
她为了掌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多次排两个侄子到重庆、四川、湄潭学习制茶技术,同时也请外面的制茶技术人员到厂里现场对他们和工人传授技术。肖仕梅从入股姚溪贡茶后,并在塘坝乡组织当地群众大量种植茶叶,已为后来满足市场需求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同样由于当时姚溪贡茶产量有限,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朋友说塘坝乡在有千年古茶,并且已通过省专家鉴定过。
那段时间正是她对茶叶生产加工痴迷的时候,听说有千年古茶并亲自到实地考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洽谈加工和发展千年古茶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