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残梦还在 记天柱少年陶钱
陶钱在家乡上小学时,每天来到断桥上等待母亲背他过河。
最近,在贵州天柱县老城区一栋旧房子前的压水井边,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小”少年,身旁放着一副竹制拐杖,帮母亲洗菜、洗碗、洗衣服。
这位少年就是天柱三中七年级(2)班学生陶钱。
说他“小”,是因为年满16岁了,身高仅有1.05米,体重21公斤。16年里,他遭遇太多不幸,却始终向着阳光竭力成长。
母亲是桥
10月8日,一个和煦的早晨,笔者在天柱三中见到了这个阳光少年,见证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平凡而动人故事。
陶钱,1998年7月出生于天柱县江东乡五星村一户贫困农民家庭。他不是天生的矮小体型,而是3岁时,因发高烧,上吐下泻,病好之后,左脚就开始用不上力,渐渐地因肌肉萎缩导致双腿变形,成了肢残之身。
随后几年,为了给陶钱筹钱治病,父母曾带着他南下广东打工。先后到州、县人民医院、怀化市人民医院、广州市人民医院等几十家医院求医,但始终未能治愈。经天柱县人民医院鉴定为二级残疾。
从六七岁开始,母亲一边打工,一边背着他四处求学,跑遍了广东、浙江30多个乡镇80余所学校,因为肢残,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没有一家愿意收他,无奈之下,只好捡别人读过的书自学。
2011年,陶钱已经13岁了。陶妈妈说:“打工挣钱,治病无望,再加上儿子求学无门,我就背着他回到家乡。”
回家时,正是学校秋季报名,母子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村小报名,校长听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后,十分感动,答应可以报名。当场,母子俩抱成一团大哭,泣不成声。
陶钱没有上过一天学,刚入学就要读五年级,这可又为难了老师。为检查他一至四年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专门为他出了一套试卷测试,他居然考了96分,学校破例收下了他。
入学的事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陶钱家距离学校虽然才1公里,但有一段坡度达40℃的山路,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然而他却要走上1小时。
陶钱的班主任杨老师说,横穿两岸的一条小河,才是他上学的最大障碍。以前河上建有桥,几年前被洪水冲垮后,至今没有重修。平时河水并不大,村里大人、小孩都可以踩着“跳岩”过河,他却无法“跳”过去。每天早晚走到断桥上,需等待母亲来背。
陶钱说:“妈妈的背就是我的桥。”
妈妈的脊背温暖了他,也激励了他。在五星小学五六年级,陶钱每次考试都排名第一。今年下半年,小学升初中,他以五科425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天柱三中。
一条约1公里的上学路,陶钱要艰难地走上1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