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实施两年成效明显
4月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近两年来,有效缓解了能源工业运行大起大落的难题,释放出四大改革红利。
能源是我省的优势支柱产业,对全省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关系国计民生,事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大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后,在2017年创造性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旨在打造电量充足供应、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省能源局局长丁雄军介绍,新机制实施以来,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持续多年的冬季电煤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新机制有效稳定了煤炭、电力的市场预期,促进煤炭、火电、水电的均衡发展,实现煤炭、电力稳定均衡充足生产供应。
2017年省内供应电煤为5505万吨,同比增长33.5%。2018年省内供应电煤为6300万吨,同比增加795万吨;年底统调电厂(含清水河)存煤为703万吨,同比增加327万吨,最高时达719万吨;电煤供应充足,有效保障了发电量的稳定增长。2018年全省统调机组发电量为16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单日发电量、供电量分别创下5.44亿千瓦时、4.31亿千瓦时的历史新高;2018年统调火电发电量为1044亿千瓦时,占统调发电量的64%,保障了电力充足稳定供应。
具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势开始积累。我省电煤价格实行每大卡7至9分的政府指导价,稳定了电煤价格和煤电双方的市场预期;水火发电权交易收益全部用于电煤储备和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为火电企业参与市场化交易、降低电价提供有利条件。
我省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持续降低一般工商业输配电价及其目录电价。目前,我省大工业目录电价排全国第24位,输配电价在已公布标准的28个省级电网中,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大工业用户输配电价分别在全国排第23位、第26位、第27位。
利益共享的煤-电-网-用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用电量稳定增长。2017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3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2018年为1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贵州电网公司2017年省内售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扭转了持续亏损的状态,2018年继续保持盈利;2018年火电企业同比减亏26亿元。煤炭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55.8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企业持续受益。2017年至2018年,市场化交易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84亿元。
煤炭工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优质煤炭产能逐步释放。截至2018年底,公告生产煤矿产能1.56亿吨/年,平均单井产能37万吨/年,同比增加3.3万吨/年;2018年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71.7%,比2015年提高30.7个百分点;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41%,抽采量、利用量均居全国第2位,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2%,生产煤矿矿井水处理设施投运率达100%,达标排放率达100%。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大。(记者 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