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主战场 贵州民政有担当

26.03.2019  12:42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伟大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贵州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民政工作关乎群众冷暖,近年来,贵州民政全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积极发挥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主动作为和担当。


通过精准救助,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以保证

五年以来,贵州城乡低保平均标准逐年提升。2018年贵州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13年分别增长69.9%、112.3%;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翻了4番。低保标准区域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城乡低保标准差距逐步缩小。

全省民政部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动员部署暨民政兜底脱贫现场会议现场。

2018年,贵州用于社会救助的省级预算较2013年增长45%。为了确保资金用到实处,让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贵州全面建立了救助对象认定机制和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通过更为合理的认定机制保障了相关工作的公正性。2018年全省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到达了259.8万人。

随着补差发放低保金、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发放救助粮三道防线的构建,分类施保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实践。2018年,贵州实施分类施保占比达56.5%,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在校学生、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补助金得到了增发。

天柱县民政局给困难群众发放救助粮。

为了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贵州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通过设立“善行贵州·救急难”专项救助基金,强化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通过政府社会救助与慈善援助的有效衔接机制,依托“慈善贵州”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回应困难民众生活、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救助需求。

共同开展入户核查、共同开展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共同开展乡镇审核,民政积极对接和扶贫部门,通过“三共同”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则退。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军队退役人员等困难群众中的特殊群体,贵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救助政策,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生活、医疗、就业等实际困难。

在贵州各级民政部门的努力下,社会救助真正成为了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


通过关爱保护,让“一老一小”幸福感爆棚

近年来,贵州民政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作为“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细、抓实。从2015年至今,贵州全省留守儿童数量从109.6万名减少至52.4万名。

2016年6月,省民政厅在晴隆紫马乡紫马小学为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

依托信息系统,贵州完成了102.2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础信息采集,适时更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还建立了发现报告制度、评估认定制度、救助帮扶制度、监护干预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督导问责制度。一套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覆盖城乡、上下联动的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成功建立。

十三五”以来,贵州新建11所儿童福利院、4个未保中心和省级孤残儿童康复中心,4421个村级儿童之家、亲情聊天室、心理辅导室等基层相关服务设施。全省93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全部规划建设了标准化的儿童关爱服务设施。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场上,养老服务供给也是贵州民政的紧迫任务。

云岩区中心敬老院护理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贵州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73.5万人,占总人口的16%,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有105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8.3%。

2018年,省民政厅以推进民生实事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200个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83所,实现了农村敬老院服务功能乡镇全覆盖。

贵州养老床位已从“十二五”期初的2.5万张增至19万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49.6%的城市社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全省19%的农村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所有乡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6.6%大幅提高到41%。

随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一系列省级文件出台和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贵州,政府兜底保障养老、居家社区养老、社会化中高端养老服务将得到协调发展。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将进一步增强。


通过社会治理,让  “小康”建设迈上新高度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贵州把“小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将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达标示范评估纳入其中。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其中省民政厅共投入省级福彩公益金3700万元支持各地建设社区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1732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站13312个,覆盖99.8%的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服务站4015个,覆盖98.9%的城市社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服务设施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服务网络。

思南县大河坝镇鹅溪社区服务站。

通过出台实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协商试点、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实施社区建设规划。贵州和谐社区、农村社区建设、村(居)务公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实验、试点、示范深入推进。

目前,贵州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区服务站覆盖99.8%的农村社区和97.6%的城市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一站办理。

通过具体实践,贵州打造了一批村规民约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安顺市西秀区搭建了以社区服务站为核心的社区组织服务平台,盘州市实施政府向村居民委员会购买服务。特别是,“五联五化三下沉”的黔南模式、“三下沉、五示范”的瓮安模式、推行村民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威宁模式、福泉模式等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后,在全省范围内得以推广。

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据了解,贵州民政将围绕坚决打好“两不愁”关键战役,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脱贫作用。围绕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战役,有力助推贫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围绕坚决打好“三保障”关键战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作用。围绕发挥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围绕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五个专项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围绕贵州最后18个申请退出贫困县顺利实现减贫摘帽,全面做好拟退出贫困县民政兜底脱贫迎检工作。围绕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和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发挥好民政工作的兜底脱贫、治理扶贫、社会扶贫的作用,努力确保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