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贵州战法”之破解交通瓶颈制约
——脱贫攻坚“贵州战法”之破解交通瓶颈制约
一路通,百业兴。
贵州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在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基础上,用两年多时间建成7.87万公里“组组通”硬化路,惠及1200万农村群众,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曾经,有人用“小康千万条、修路第一条,道路不通畅、群众两行泪”说出贵州“路难行”。
如今,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纵横交错的农村路在大地铺展。群众说:这是幸福路、连心路、致富路。干部说:每一条路都是一座乡村振兴的桥梁,是走向小康生活的“最先一公里”。
“组组通”撑起好日子 好政策暖进心窝窝
安顺市普定县焦家村,一茬茬韭黄长势喜人。热火朝天的务工队伍,四通八达的机耕道,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支书张振刚回忆:“2018年1月,穿过园区的通组路开始建设,3月起焦家村开始种植韭黄,迅速达到了万亩规模。”
有了家门口的产业,就有了家门口的就业。如今,当地老百姓把通组路称作“韭黄产业大道”。当地韭黄不仅种得好,还敲开了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市场,成了最“火”的产业。
农村要发展,交通必先行。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2017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吹响全面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号角,计划三年内实现全省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的目标,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
快马加鞭。截至2019年4月,仅用20个月,全省完成“组组通”7.87万公里路面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59.12亿元,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从2017年6月的68.9%提高至100%,真正打通了群众出行和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硬化的通村通组路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产业,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蕉坝镇乐居村的李子成熟后,驾车前去购买的人络绎不绝。村民杨明富笑容满面地说:“以前路不好,就算果子丰收心头都没底。现在上门来买的人多得很。”
“最后一公里”事实上是老百姓的“最先一公里”。当地干部介绍,新修的通组公路延伸到每个村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特产品“出山”和“泉涌”发展。
产业发展有奔头 美丽乡村有看头
漫步威宁自治县龙场镇的可渡河畔,游客悠闲地在观光道上欣赏风景。“有了沿河观光道,我们的产业更有活力,我们的山水更显魅力!”说起这条观光道,村民喜不自胜。
这条全长9.6公里的沿河观光道,串起可渡河水流淌过的多个村落。目前,已形成以可渡河畔水果基地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带,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摘果观光,发展有了新天地。
一条道,激活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引领了农业产业蜕变,激发了发展新活力。
在全省,“组组通”建设沿线有1200万群众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3万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38万余辆。“组组通”硬化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成为凝聚党心和民心的桥梁。
兴义市乌沙镇磨舍村是一个贫困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路陡,沟壑纵横。村民感叹:收成靠天,出行靠腿。
超过5公里的“组组通”公路建成投用后,村子迎来发展新机遇,村民开始养殖黑山羊。现在,村民期盼:产业兴旺,家乡富美。
“组组通”引领百姓奔小康。干部群众说:通组路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更是凝聚志气之路。
日子越过越火 干劲越来越足
“电子商务进了村。”在息烽县,公路让沿线乡村的蔬菜、水果、腊肉、辣子鸡等产品,通过206家电商企业实现了“线上订单,线下送货”。这些农特产以通组公路等为运输载体实现黔货出山。
近年来,贵州运用大数据助推黔货出山,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云和交通云的融合发展。交通和电商碰撞出火花,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谈及“组组通”,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说:“贵州交通重点建设‘特色致富路’,推进‘交通+旅游’‘交通+电商’‘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产业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助力黔货出山,让贵州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全省“组组通”战斗打响后,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全力尽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今,通组公路已实现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的转变。
贵州高原上,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在村村寨寨延伸铺展。(记者 王淑宜 刘小明)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