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小康攻坚战

30.06.2015  14:26

深入一线  访民情聚民智

真抓实干  拔穷根摘穷帽

坚决打赢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小康攻坚战

——  陈志刚到赫章县河镇乡遍访贫困村侧记

 

 

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8日至9日,毕节市委书记陈志刚轻车简从,到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走村串户,召开群众会,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向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和贫困群众亲切交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惠农强农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查找贫困根源,理清脱贫思路,商讨致富门路;分析“三农”新常态,坚定干部群众决战贫困的信心决心,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共同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奋斗目标。

 

选准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看着海雀村逐渐改善的生态环境和沿途长势良好的庄稼,陈志刚一路走,一路问,从当地的海拔、降水、光照、气候、土壤、水源到村容村貌、人情风俗,特别是对产业选择、结构调整刨根问底,把脉问诊。

在相邻云南、海拔2200多米的大湾组,陈志刚和村干部张永碧算起了产业账:

你觉得搞哪样找钱?

陈书记,我们村改种为养是关键,要种草养牛才行。

你跟我说为哪样?

种其他的都干过了,不适合,养羊又要破坏山林,只有种黑麦草喂牛好,一年四季都供得上牛吃,价格又稳定,一头西门达尔牛可以卖上万块,一家人养两三头没问题,大多数老百姓都愿意干。

你们看,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怕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开动脑筋,选准一个好的产业,就能脱贫致富。

当晚,陈志刚在大湾组张永江家院坝开起了群众会。大家听说是市委书记来了,纷纷抢着发言:

扶贫的物资、资金一定要拿给真正的穷人,不穷的、好吃懒做的坚决不能拿。

花泥村坪子组种了390亩核桃,没有得到退耕还林补助。

老街村吃水困难。

我们村应该大力发展养牛。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像一家人一样拉家常、摆龙门阵,既谈了修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又说了低保、医保、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今后村里发展什么产业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尽管天气渐冷,但群众会气氛却十分热烈。陈志刚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不时插话,了解更加详细的情况。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陈志刚指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法律、政策范围内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依法依规解决的要做好解释疏导,让群众明白、理解和支持。

他强调,产业是脱贫之本、致富之源。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要找准产业,依靠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实现持续的增收致富。要坚持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选准、选好产业,走特色高效路子,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要利用科学方法,坚持科技兴农。组织群众“走出去”参观学习,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掌握良种良法,探索推广“以短养长”、林下种养等模式,提高单产、节本增效;要坚持层层办点示范,开展品比实验,组织群众在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现场讲解、言传身教,用实实在在的效益促使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要发挥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要用好统一战线平台资源,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规避市场风险;要狠抓造林绿化工程,利用退耕还林等机遇,探索“新五子登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实现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要探索以奖代补、股权投资和“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等模式,提高资金投入综合效益;要弘扬毕节精神和文朝荣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广大干部群众务必要有志气、有骨气,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挥聪明的智慧,抢抓各种机遇,用足、用活、用好各级支持政策,齐心协力改变家乡面貌。

 

提升素质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6月9日上午,长海组59岁的村民张玉翠端着一撮箕洋芋,脚刚迈出门槛,就看到专门到她家走访的陈志刚书记。

这洋芋出芽了,如果喂猪的话,一定要煮熟哟,否则猪吃了要中毒的。”看着张玉翠手里的洋芋,陈志刚笑着提醒。一个笑脸,一句“内行”话,瞬间拉近了市委书记和贫困群众的距离。

张玉翠带着陈志刚看了自家屋里的状况后,又与陈志刚拉起了家常。在轻松的气氛中,原本凑热闹的63岁老人胡洪芬也主动邀请市委书记到她家“视察”,陈志刚高兴地答应了。胡洪芬丈夫去世多年,一个人喂了两头猪。两个儿子读书少,没手艺,日子过得很艰难。院坝里生活污水横流,物件到处乱堆,房子是二十多年前修的“干打垒”,不通风,又潮湿。小儿子不但不赡养孝敬她,还不时向她要钱用。

陈志刚说,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扶贫要先扶智。要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扎实抓好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适龄对象的基础教育,不断增加群众受教育年限、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发挥好农民教育读本、农民夜校、人口学校、驻村干部和农民讲师作用,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和致富本领,真正拔掉穷根。要狠抓村庄整治,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整治农村“脏乱差”、改变生活陋习入手,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到贫困户家中,面对面、手把手教会群众讲卫生、懂文明,改善生活环境,扭转农村卫生、文明习惯。各级卫计、药监、工商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利用各种载体,深入持久地在农村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改变贫困群众的落后生活观念。

 

干部作风能力是脱贫致富的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能力建设更是永无止境。每到一户家中,陈志刚都认真察看贫困户的住房、粮食、环境卫生等情况,亲切与农户摆谈,唠家常,算收入,刨根问底找贫困根源,拿出《贵州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逐项询问、了解、记录。

在路过一片烟叶地和玉米地时,陈志刚“”了一下随行的同志,从品种、特征、种植技术等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他指出,基层干部不仅要走进田间地头,还要善于观察、琢磨、研究、分析,善于向书本、向能人大户和专家学习,勇于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转变作风、提高本领,做明白人、有心人。

在向群众和村干部详细了解结对帮扶、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后,他指出,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干部要准确把握其职责要求,进一步帮助贫困村理清脱贫致富思路,明确奋斗方向。要进一步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帮助打造致富产业。要沉到农户家中、走进群众心里,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感受群众冷暖疾苦,及时反馈给地方党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心中装有群众,通过和群众朝夕相处,真正接地气,培养深厚的干群感情,密切干群、党群关系。各级各部门绝不能把帮扶、驻村工作当成包袱敷衍了事、应付交差,也不能简单拿钱送物流于形式,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和省委、市委的初衷背道而驰。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刹住这股形式主义之风,真正“”出新思路、“”出好产业、“”出真感情。

陈志刚强调,当前,毕节市扶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民生工程欠账较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遍访贫困村贫困户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别是贯彻落实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和作风飘浮、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作风的大转变、能力的大提升加快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步伐,努力创造出经得住实践、历史和群众考验的业绩。

毕节市委办、市扶贫办、市农委、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参加遍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