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小腮镇迎春村林下养殖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11.03.2015  18:15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1日电 虽然春节的浓浓“年味”逐渐褪去,但是在余庆县小腮镇迎春村林下生态养殖基地,依然热闹非凡,前来订购的商贩络绎不绝。村民们也忙前忙后,有的端茶倒水、有的介绍品种、有的商榷价格……

    “金杯银杯不如大伙的口碑。我们养殖的鸡品质是非常好的,养殖过程完全是生态的,而且我们已经买了两年多时间了。”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熊祥奎一边挺直腰杆大声地介绍,一边用手指着不远处散布在山间的鸡舍。

    更让养殖大户杨磊想都不到的今年春节前后,前来抢购生态鸡的客户一拨接一拨,合作社30户养鸡户养殖的3万多只生态鸡,目前已销售6000只,订购1000只。

    “春节期间,一只鸡的重量大概是3.5斤至5斤,按照每斤25元至30元,大概实现毛收入60多万元,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势头。”切实让尝到林下生态养殖好处的杨磊,乐呵呵地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帐。

    其实,小腮镇迎春村林下生态养殖土鸡的历史并不短,但是受制于传统散养方法、落后的养殖技术,导致养殖规模不大、品牌不响;以及交通不畅、销售渠道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生态土鸡”曾经无人问津,村民养殖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

    “迎春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5%,如何带领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村支部书记蔡仕军深有感触地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2014年2月,响应省委的号召,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苗宏率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进驻村寨,真蹲实驻察民情、真帮实促解民忧、真抓实干帮民富。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和专家会诊,省科协立足迎春村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晰提出了协调100万元的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林下养殖产业发展,协调100万元的资金修通产业路,做活“生态文章”、巧打“产业品牌”,为群众开辟致富捷径。

    熊德贵发展林下养殖4000只、熊祥奎发展养殖3000只、杨磊发展养殖1.5万只……很快,全村三分之二的山林里,处处可见当地养殖户放养的土鸡,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林如今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创造了令人吃惊的“林下发展速度”,全年为该村增加经济收入536万元。

    脱贫致富奔小康,既要有敢想敢干的志气,也要有善谋巧干的智慧。在省科协的帮扶下,迎春村推行依山建舍、林下散养,不喂养任何饲料添加剂,只需早晚各喂食玉米、蔬菜等,其余时间任由鸡群在树林中自由采食虫子、树果等。

    同时,该村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主打“生态土鸡”、“有机土鸡蛋”、鸡苗等品牌,形成了“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成为全村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为极大调动村民发展林下养殖的积极性,该镇充分借助省科协人才、人力、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政策扶持为“引擎”,以资金技术为“支撑”,以全程服务为“驱动”,全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省有机农业学会理事长专门给我当产业发展顾问,不仅解决了技术管理问题,还打通了销售渠道。今年计划养到两万只,把产值搞到100万。”望着1300多亩郁郁葱葱的林下养殖基地,养鸡大户杨磊信心十足地说,去年12月,省科协还协调资金35万元,升级改造养殖基地的电力基础设施。

    一业兴百业旺。春节一结束,更让迎春村人沸腾的是,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120万元,占地2.6亩的苗寨孵化场准备破土动工,年出栏鸡苗20万羽,预计年产值100万元左右。

    乘着“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春风,迎春村秉承“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强林下生态养殖产业这一“绿色招牌”,不仅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小康路,还吸引了在外务工青年和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正如镇党委书记高树刚说,迎春“生态土鸡”正引颈高歌、鸡鸣四方,为迎春人唤来了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的幸福明天。 (徐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