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少年”王丹获资助后入学 课余义务支教
8月31日,《贵阳晚报》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件来自“2013年自强少年”王丹。她说,在社会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为回报社会,如今的她在一所民办小学支教。
A 窘迫之际 获得资助
王丹家住开阳县永温乡坤建村,家中有个刚上小学的弟弟。3年前,王丹正读高二,她学习刻苦,成绩不错,梦想着考上大学后找份体面工作,让父母过上舒适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年,外出务工的父亲却遭遇车祸,出院后手臂残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为贴补家用,母亲外出打工,由于文化有限,只能干些体力活,赚的薪水十分微薄。
发生变故后,王丹顶住压力坚持学习,高考时被贵阳医学院心理学专业录取。而此时,为给父亲治疗,再加上家中其他开销,王丹的学费没有了着落。眼看着开学日期一天天逼近,王丹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准备和朋友一起到外省打工,以免让父母为难。
开学前夕,因亲友推荐,王丹被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九月圆梦季”第二季活动评为“自强少年”,并获得1万元的资助。“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家人都高兴得哭了,我读大学有了着落,想遍了学过的成语,只有用‘雪中送炭’来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王丹说。
报道入学后,王丹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她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要多、要详细,而且有一个“得益于慈善,有益于慈善”的目标。
B 回报社会 小学支教
开学伊始,王丹就申请加入了学院学生会。在组织部工作的她,策划组织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因工作勤奋,又卓有成效,大一期末,她被任命为组织部长。
家中的经济情况依旧糟糕,假期或稍有空闲,王丹就会去兼职打工,她要为自己赚取生活费。饮品店服务员、发传单、做家教、促销等零工她都做过。在同学们印象中,王丹一直都精力充沛且平易近人。
听说贵阳三桥一所民办小学缺老师后,王丹前去报名义务担任支教老师,按照排课表准时去给孩子们上课。王丹说,在支教讲台上,她总是感到充实满足。
王丹说,自己因爱心而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就应该将爱心传递下去,为同样需要公益帮助的群体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C 入选自强 获得信心
去年来参加颁奖仪式时,王丹还是个害羞的农村孩子。仅仅1年后,她变得自信、开朗。王丹说,就像信中所写一样,获选“自强少年”给她带来的不仅是金钱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了她信心和勇气。“我觉得自强是一种心态,30名受助者家庭为何会从众多参选者中胜出,因为我们都有在困苦中努力的意志。”王丹说。
记者在回访中得知,前两季选出的60名“自强少年”中,无论如何贫穷或遭遇什么样的坎坷,少年们都在坚持梦想。如今他们中多人成绩有进一步提升,获助的高三学生几乎都考上了大学,其中有几人还被一本院校录取。受助得以进入大学读书的杨红、李航等人,个个都表现优异,用实际行动不负“自强”称号。
■本报记者 杨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