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名艾滋病医生的坚守:感受最多的是温情
■核心提示
昨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早上九点,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水青戴好橡胶手套和口罩,向病房走去。这一天,她要检查54位病人。他们的病情各个相同,但又因同一个病——艾滋病聚集。
记者走进病房,了解艾滋病医生不为人知的故事。
艾滋病人
并不可怕
五医感染科是贵州省内首家专门收治艾滋病人的科室。刘水青记得,2008年刚成立时,艾滋病人很少,其他的全是吸毒病患。每日与吸毒病患打交道,潜藏的危险随时存在。“有医生接到转到艾滋病区工作的通知后,常常会以各种原因不到岗。”
刘水青真正第一次体会到职业危险的,是一次向刚出狱的艾滋病人介绍治疗方案。病人不满治疗方案,推翻桌上的东西,并威胁“信不信,我把你从二楼扔下去”,幸而被在场的志愿者及时阻止。
最危险的一次,她遭遇过职业暴露。五年前,一名住院病人除刘水青外不愿意见任何人,很少为别人抽血的刘水青拿着针头操作时,手忙脚乱中针头戳破了橡胶手套。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连续服用28天阻断药物。而服用阻断药物的副作用,是常常会头晕、拉肚子、呕吐,漫长的折磨只能靠耐力去对付。
刘文青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接近病人,要戴上防护帽、防护眼镜、口罩、防护衣,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不过接触久了,相互之间熟悉了,这些装备慢慢地也就用不上了,“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其实也没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这个病房里
随处都有爱
进入科室第三年,刘水青想过辞职。然而,这样的念头出现还不到一天,就因一个求助电话而消失。
电话那头,一位男子央请刘水青为自己的孩子治疗。这位孩子是他领养的.领养带回家后,没多久就出现感染症状,检查后被确诊为艾滋病。
“他本可以放弃收养,但他没有。”刘水青说,这样的温情故事,在五医感染病区并不少。老公在外感染艾滋后,妻子没发过一次火,一直在医院照顾,直到病人走到生命尽头;数十年不曾来往的两兄弟,听到弟弟病危后,哥哥立即赶来医院照顾…… 本报记者 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