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依托生态环境后发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
花溪全景。 马浩东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客商在青岩古镇外围投资兴建的旅游综合体。
天河潭。 杨小平 摄
泛舟生态花溪。 杨小平 摄
低碳环保的高坡风力发电场。 刘满堂 摄
花溪区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杨小平 摄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美如画。 杨小平 摄
徐小平 郭姣 文林 王太师
1962年,朱德总司令来花溪时曾吟诗一首:“登峰直上画楼台,满城春色眼底开。四面青山围屋海,花溪溪水向东来。”50多年后的花溪,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像这首诗歌描写的一样美丽。
2014年,花溪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2.52亿元,同比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1.54亿元,同比增长10.1%。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3.66亿元,同比增长17.2%。财政总收入完成54.18亿元,同比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95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4元,同比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7元,同比增长11.5%。根据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认定办法,2013年花溪区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实现程度达96.4%,省全面小康办认定花溪区为2013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区(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花溪区提出,要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宏观政策的新机遇,抓住省市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新机遇,抓住生态环境后发优势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实施区域整治、景观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立面整治、文化旅游提升、城市管理提升等七大工程,全力推进园区高端化、市区园林化、农村特色化、景区生态化“一区四化”建设,实现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年初见成效,到2020年成为生态优势凸显、文化事业繁荣、旅游产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的文化旅游创新区。根据规划,3年内将投入近600亿,涉及129个大项目。
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花溪区昂首迈步新征程。
抢抓“创模”机遇 优化生态环境
经过9年不懈的努力,今年1月21日至23日,花溪区经国家环保部检查验收,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6项指标基本完成达国标,向全市全区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2007年贵阳市启动创模工作以来,花溪区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了“党政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级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根据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由区相关领导对每个指标领题攻坚,深入持久扎实抓好。创建工作中,坚持“生态立区”战略和“山水生态城、低碳示范区”发展思路,实施蓝天守护、碧水保护、绿地维护“三大计划”,保护青山绿水,推进创建工作。
花溪区把治水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重点抓好“十里河滩”、花溪水库、阿哈水库、松柏山水库流域的综合整治,依法拆除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近两年来搬迁拆除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46户农房;大力实施花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搞好洛平大沟、养牛大沟等城区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完成一批村寨和城区路段等一批路段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在三座水库保护区设立了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及围栏;对久安乡15家废弃煤矿进行治理;完善了阿哈水库保护区内乡镇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设;同时在保护区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规划建设了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建成青岩和石板污水处理厂。经监测显示,花溪水库、花溪河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二类标准。
花溪把治理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作为环保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大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严格要求新建商品房统一安装清洁燃气,取缔城区及景区经营性燃煤装置,淘汰高耗煤电设施设备,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花溪云顶风电场工程一、二期项目,并相继并网发电;成功处置花溪浪风关垃圾填埋场自燃和综合处置工作,完成主城区7座垃圾中转站的改造,并积极搞好花溪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工程建设;加大扬尘整治,严查施工及车辆运输扬尘污染;强化对使用燃煤装置的工业企业监管力度,关停拆除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贵阳市麟山水泥厂、贵阳花溪狮子山水泥有限公司、贵阳金龙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线;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一源一档”管理,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几年来,花溪区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花溪区大力实施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减少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近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在阿哈水库、花溪水库一二级保护区修建垃圾中转站3座,购买一批垃圾转运车、垃圾箱,完成了两水库周边垃圾设施全覆盖。积极争取省环保厅、市生态委农村环境专项资金,实施村寨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完成了石板井、青岩镇龙井村等一批村寨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同时建设一批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花溪把保护林业生态放在重要位置,护绿增绿并重,严格管控现有的森林资源,倡导全民义务植树,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义务植树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增,至2014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69%。实施“绿色工程”,建成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同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环境污染行为整改不力的单位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并严格项目审批,拒绝污染项目,加大对开工项目的监管力度,有效保护高原明珠灵秀花溪良好的生态环境。
“真没想这里变化这么大!”6月17日,来自紫云县的任晓友先生在青岩玩转了一天后,由衷赞道。
在这位曾经在花溪读过大学的毕业生的印象里,过去的青岩可用3个字概括:闹、乱、堵。而今天,崭新而又不失古韵的青岩完全刷新了他对古镇的记忆。首当其冲的,是景区路网建设及各种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的改造和提升。
2014年,依托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的契机,花溪区新建和改造了田园南路、北部环线、东早线、青燕线、交通路、桐恵线等6条道路,为青岩古镇景区打通了交通大动脉。如今,青岩古镇实施电瓶车、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形成景区步行游览、景区慢行系统和景区过境交通环线的“三环”交通体系。实现了连接省内外高速公路辐射全省的交通新格局。为迎接“高铁时代”“快进慢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清溪路、田园北路、溪北路等也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及景观绿化提升,街道铺面立面设施统一规划与整治等,花溪城区的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的同时,花溪区还注重完善吃、住、游、娱、购等方面的旅游环境。文凡·状元别苑超五星级酒店、明秀宾馆等优质酒店正在建设中;青岩的停车位由原来的400个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个;花溪其他购物广场和停车场在陆续增加和扩建中。
而这仅是第一步。
去年10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意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及《贵阳市支持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花溪区建设发展。这对花溪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花溪区将以“大花园、大溪流”为主要特色,按照“一区四化”的理念,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其中,“景区生态化”恰是对花溪景区提升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按照这个要求,花溪慢行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旅游带来的压力与环境的自我修复之间则一定要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实现相互促进。这在被誉为“贵阳之肺”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水净化工程上得到充分体现——湿地公园内各经营业态产生的污水被收集起来,放进生态净化池统一处理,净化后的水再用于景区内的灌溉以及湿地景观蓄水。如今,占地8.5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内的各个水域中,保留了90%的湿地原生态形貌。在这里,水生植物繁茂,20多种水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漫步在绿意荡漾的水边,难以想象这鱼虾丰茂的流水有一部分来自经过净化后的废水。
“这样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压力也最小。”花溪区生态建设局的工作人员说。如今,在花溪的各个旅游景区,采用生态的方式处理废水已经成为常规方式,甚至在经营乡村旅游的村寨,也通过“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了以植物吸纳和转换为主的污水处理系统。
时下,甲秀南路花溪段的绿化提升工作已圆满完工,花溪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已启动实施。按照规划,今后,花溪区将以花溪大道、甲秀南路沿线两侧和花溪湖建设为重点,以道路节点、公园、广场景观绿化为亮点,以“六区域”整治为突破口,突出“花”的主题,打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将以青岩古镇区域水景水系规划建设为重点,突出“溪”的主题,打造古镇特色水景观,提升花溪旅游整体形象。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为基础,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坚持“水质管理”与“水生态管理”并举,恢复花溪河“十里河滩明如镜”的水生态环境。“花溪”这张名片必将以其美丽的形象更加铭记于人们的心里。
灵秀花溪大地 崛起生态产业
“青岩古镇健康养生养老综合体、青岩狮子山片区旅游文化产业综合体、花溪区青岩前街古建筑街区项目……”这边,花溪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张智勇介绍着今年签约的项目。另一边,在久安乡的古茶园和九龙山上,贵茶公司正接待着一批外国客人——星巴克总裁率领的考察团。在参观了2000多亩生产基地后,星巴克当即同贵茶签了135吨的订单。
地处花溪并取用当地水源的贵州“北极熊”集团在全省独占鳌头通过全国饮料企业安全质量抽样检查合格验收、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孟关中药材研发基地、贵州民族制药公司等企业的GAP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成功建立……
一批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绿色食品、生态养老等领域的企业正在花溪落地开花,全区大健康产业欣欣向荣。
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花溪区,企业负责人们的回答不约而同:生态。
“花溪是贵阳市水源保护区,无污染性工业发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是我们建立种植基地的首选地。”贵州贵茶公司副总黄勇说。
良好的生态让花溪区引得进企业,做得好服务。生物医药作为该区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领域之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内规模以上的4家新医药企业近两年产值分别为8.78亿元、10.3亿元。其中,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和销售胎盘多肽注射液的企业,还是贵阳市生态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示范企业、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企业。
几年来,花溪区积极实施《花溪区蓝天行动计划》、《花溪区碧水保护计划》、《花溪区绿地维护计划》,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目前,该区正着手编制相关规划,力争到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举措为各家企业又打了一剂强心针。
一方面,根据全区资源环境现状、发展规划,花溪区正重抓生物医药、医疗服务、旅游休闲、特色农业等行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制度,禁止破坏生态的项目落地。同时,绝决关闭煤矿守护全市“水缸”、关停高耗能企业削减二氧化硫、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对空气的影响。久安乡大力发展茶产业,经济发展由地下转向地上,由“黑”到“绿”,并朝着“茶旅一体”的方向继续迈进,便是花溪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新医药大健康产业逐步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背景下,花溪区充分利用自身旅游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招商引资的高端切入,重点拓展生物医药、生态养老、旅游健康休闲等领域,具有花溪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卷轴已然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