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工作侧记
“阳光妈妈”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做心理辅导。
阳光妈妈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
“阳光妈妈”
“阳光妈妈”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一起开展活动。
为了挽救那些沉沦“毒海”的孩子,“阳光妈妈”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与纠结,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心血和汗水,让曾经被毒害的“孩子”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回归家庭和社会,用爱与温情演绎了一段段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
在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燕楼基地,有这样一支由300余人组成的特殊志愿者队伍。他们有三分之二是女性,成员的平均年龄68岁,最大的已经85岁高龄。这支队伍里既有著名的书画家、舞蹈家、声乐家、主持人、记者,也有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和个体户、大学生,甚至还有戒毒康复人员的亲生母亲和年仅5岁的孩子,他们被家园里的戒毒康复人员亲切地称为“阳光妈妈”。
在第27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6月26日上午,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专程到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燕楼基地调研禁毒工作,对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帮助戒毒康复人员的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大力宣传禁毒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向禁毒工作延伸,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禁毒工作。
“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
“孩子,妈妈已经老了,昨天的事容易忘记,可你小时候的事妈妈总会想起。……孩子振作起来,我们一起到家园去,那是一条阳光灿烂的回归路!妈妈陪你一起走!”6月19日,在第27个“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阳光妈妈黄永绂在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中心为戒毒人员朗诵起“妈妈陪你一起走”时,所有在场的戒毒人员们纷纷流下悔恨的泪水,围着黄永绂声泪俱下地说:“妈妈,我一定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不再让你操心。”
今年70岁的黄永绂是三五三七厂的一名退休职工,1995年退休后就一直从事公益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公益达人”,也是“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在做阳光妈妈以前,黄永绂对吸毒人员总是避而远之,瘦弱的身体、木讷的表情、怨世的心态、无助的眼神、暴躁的脾气、粗俗的语言是吸毒人员给她的印象。可5年前的一次公益活动,使黄永绂了解到吸毒人员也是毒品的受害者,是“病人”,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特殊的帮助,从此走上了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之路。
2009年的一天,黄永绂在参加一次公益禁毒活动时,认识了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的心理咨询师李萌,对吸毒人员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与戒毒康复人员第一次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2011年,她和李萌在三江农场接出一名戒毒康复人员后,这名戒毒人员不到半年就因为复吸毒品,最终在注射毒品时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黄永绂感到非常“心疼”和“痛心”。
2012年5月,花溪阳光就业家园正式揭牌成立。黄永绂毅然辞去了那些她热爱的社会工作,来到阳光家园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很快,比她年长4岁、同样热心公益事业的黄萏仙老妈妈也进入家园进行志愿服务。
“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这帮孩子受到歧视,他们的心门是紧闭的。我们要用母亲的心去温暖他们,用爱打开他们的心门。”到阳光家园开展志愿工作后,黄永绂从一名母亲的角度出发,主动提出了成立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的想法,并在家园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经花溪区禁毒委和民政局批复同意,于2013年11月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
阳光妈妈们用“妈妈”般的爱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激活生活的信念,恢复自信,重塑自我,回归家庭和社会,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母子和母女情。她们把戒毒康复人员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关爱、认同、教育、引导,用母爱温暖着每一名员工,充分诠释了“妈妈”二字的真谛。在“妈妈”们的感召和推动下,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个人,目前已经成为拥有35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6月27日,小河春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专程赶到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燕楼基地,向黄永绂表达了加入“阳光妈妈”行列的想法。当天,一名六盘水市民也主动打电话给黄永绂,询问如何加入“阳光妈妈”团队,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用爱打开戒毒康复人员的心门
“用爱打开员工们的心扉,增强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这个特殊群体,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团队。”黄永绂说,这是阳光妈妈要做的两件事情。
“妈妈们非常关心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树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在阳光家园戒毒康复的员工沈某某说,自己今年33岁了,2004年沾染上毒品,曾多次被强制戒毒、劳教,还为了筹资毒资盗窃被劳改过,今年2月才从戒毒所出来。进入阳光家园后,阳光妈妈们对他的关怀无微不至,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心情不好时,“妈妈”主动找他谈心;表现好时,“妈妈”会给他买来小礼物进行鼓励。特别是妈妈们知道他喜爱画画,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为了帮助他练就一技之长,还专程将他带到清华中学一名国画老师处进行授课,学习绘画技能。
黄永绂介绍,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的会标是一个阳光的造型,中间是一个心形,代表爱心,由一只抽象的凤凰组成,外侧光带部分由多种色彩组成。会标的整体寓意是:“阳光妈妈的无私爱心捐助,帮助失足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还您一个美好多彩的生活!”
阳光妈妈每天都会陪着戒毒康复人员乘坐交通车到阳光家园。虽然早早地出门,很晚才归家,但妈妈们却从没间断过。他们说:“不管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也要陪着孩子到家园。因为那里有他们牵挂的一群众失足的孩子。”
戒毒康复人员小张和小熊在阳光家园工作期间互生好感,情投意合。但在谈婚论嫁时却遇到了小张母亲的强烈反对,小张多次采取过激行为威胁母亲同意他们结婚未果。为了帮助这对恋人的幸福生活,阳光妈妈们几次三番地顶着烈日跑到小张家中,与其母亲进行耐心交流,最终用真诚打消了她的重重顾虑,帮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在阳光妈妈的操办下,小张和小熊顺利在阳光家园举行了婚礼,现在小宝宝都快两岁了。小张妈妈也主动加入阳光妈妈的队伍。
为了丰富戒毒康复人员的精神生活,真正起到戒毒康复人员“心理陪伴”的作用,帮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阳光妈妈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开展合唱、舞蹈等艺术活动,举办“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讲座。同时,他们还与员工一起编写名为“花溪阳光”的小册子,开设“阳光平台”微博,题写“阳光妈妈日记”、“家园琐事札记”等,记录员工们点点滴滴的改变,一步一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我们经常组织书法和绘画人士到家园与员工开展联谊活动,帮助他们学习书法和绘画。”阳光妈妈的一员、菊林书院副会长李钟鸣说,他们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书画家到家园开展笔会活动,帮助家园建设文化墙,为员工赠送图书和书画作品。同时,阳光妈妈中的演员、诗人等,也经常到家园教导员工唱歌、跳舞,创作歌颂“阳光工程”和鼓励员工早日康复的诗词。总之,“妈妈”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关爱戒毒康复人员,用爱去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门。
在新生中学会感恩和回报
45岁的戒毒康复人员霍某某1990年染上毒品,先后被强制戒毒和劳教十多次。在阳光家园,他不仅收入稳定,而且感受到了久违的平等、尊重和归属感。阳光妈妈们像亲生母亲一样关爱他,使他不再自暴自弃,反而下定决心要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改变人们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看法。
霍某某说,因为以前长期吸食毒品,家中老母亲对他早已心灰意冷,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但进入家园后,阳光妈妈们在关爱帮助他的同时,经常到他家中与老母亲沟通交流,聊他在家园里面的表现和改变,让老母亲接纳了悔过自新的儿子,从原来的回家就追出门,变成了现在的每天嘘寒问暖,并加入了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
在得知他申请到一间廉租房,但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无法入住时,阳光妈妈们还为他在QQ群里发布募捐消息。很快,在妈妈们的帮助下,家用电器、家具、衣物、生活用品等搬家所需的物品一应俱全,他顺利地搬进了廉租房,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是‘妈妈’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心,看到了阳光,并且懂得了感恩和回报。”霍某某说,2012年8月的一天傍晚,他在花溪平桥游泳回家时,途中发现一名年轻女孩边哭边往花溪河深处走,河水已经淹过了她的胸部。他连续叫了几声那个女孩都没有应答后,立即察觉女孩可能是要轻生,并迅速冲下河中,将其拉上了岸。得知女孩是因为失念而寻死后,他用自己的经历最终劝说女孩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因为以前吸毒,他身体机能比常人差很多,却能不顾安危救人,十分难能可贵。”花溪区政法委副书记、禁毒办主任、阳光就业家园负责人杨方红说,这不是霍某某第一次救人了,很高兴看到员工的转变,这是阳光妈妈和社会各界对戒毒康复人员帮助的结果。
“阳光妈妈是政府组织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的有益补充,是必不可少的。”杨方红介绍,阳光妈妈们让员工们感受到了家和亲情的温暖,明白了生活的意义,重新回归了家庭和社会,学会了感恩和回报。妈妈们在员工里很有亲和力和公信力,员工有心事会主动找妈妈们说,员工有困难、心结妈妈们会及时伸出捐助之手排忧解难。
员工唐某和她的亲哥哥因为遗产问题对簿公堂,并扬言如果得不到遗产,将会报复哥哥家人。了解这一情况后,阳光妈妈有针对性地在传统文化课上给员工讲解《弟子规》中的“出则悌”。在懂得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含义后,唐某意识到兄弟姐妹情只有今生没有来世,主动找到阳光妈妈和心理咨询师李萌老师,请他们陪她去给哥哥道歉。
在省禁毒办等禁毒专业工作机构的支持、肯定和帮助下,“阳光妈妈”奉献爱心帮助戒毒康复人员的事迹得到广泛宣传,并在2013年荣获“全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下步工作中,省禁毒办将把“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群体作为加强禁毒预防教育,释放和传播全社会支持参与禁毒工作的正能量报道的核心抓手,推出一批“阳光妈妈”志愿者专题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组织“阳光妈妈”走入戒毒康复场所、社区等开展巡回报告和教育活动。同时,要求全省各市、州、区按照花溪区“阳光妈妈”模式建立当地“阳光妈妈”组织,并在经费上、机制上对“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群体予以重点扶持。笔者相信,在“阳光妈妈”的感召和带动下,在省禁毒办等禁毒专业工作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会主动加入这支队伍,全省各地将会有更多的“阳光妈妈”队伍建立和产生,给戒毒康复人员更多的亲情、温情,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禁毒的良好工作格局。刘志远 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