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精准扶贫引导百姓致富奔小康
花溪区委书记钟阳到久安园区考察调研
■ 杨小平 顾野灵
“现在在家门口开小店做生意也能赚钱了,孩子上学不花钱,看病刷医保自己掏不了几个钱,党的政策实在好!”曾几何时,一些农村百姓因没有产业支撑,依靠传统农业模式不能实现致富梦而被迫外出务工谋发展的境况,在花溪马铃乡、石板镇等乡(镇)村民的记忆中逐渐淡出。据了解,花溪区开展脱贫攻坚尤其是今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以来,不少低收入群体逐渐享受到政府扶贫工作带来的教育、医疗及产业发展福利……
花溪区委副书记、区长梅俊实地了解青黔园区香葱产业。
茶产业成了花溪农民的致富产业。
大扶贫统揽 展开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攻坚的关键一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发起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要求更加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有效解决当前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
为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花溪区结合省、市关于春季攻势的安排部署,制定了《花溪区2017年大扶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花溪区进一步加强2017年大扶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花溪区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案》顶层设计,为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明确详细的作战图。根据以上方案,明确大扶贫攻坚七大攻势,即:扶贫对象精准攻势、产业扶贫精准攻势、教育扶贫精准攻势、医疗健康扶贫精准攻势、旅游扶贫精准攻势、民政兜底精准攻势、保险扶持政策精准攻势。
为了更好地将顶层设计落实到位,该区层层召开会议,启动春季攻势。一方面,花溪区要求全区紧急行动起来,落实省委、市委春委攻势的安排部署。另一方面,组织各乡镇、社区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对整个春季攻势进行安排,各乡镇社区分别召开春季攻势部署会,村支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参加,并对各乡镇社区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就2017年低收入困难户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业务培训。
一系列的举措,为花溪区做好顶层设计、全力以赴地开展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区以19个贫困村(已退出),517户1780人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脱贫户、2435户5165人低收入困难户为重点,集中推进七大攻势。
在以大扶贫战略统揽全区“三农”工作中,“学”中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做”中落实脱贫攻坚的实招妙招,把脱贫攻坚作为“学做结合”的主要抓手,紧紧围绕“八个到位”的工作方法,将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同时,该区实行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三组长负责制,统筹整合两区资源,形成两区合力,制定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审计、责任追溯、绩效考评等16项扶贫开发工作管理制度和意见,区、乡、村三级均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责任链和任务链。
精准为主引导百姓致富奔小康
“今年种了不少辣椒,如果收成好,按照去年的价格今年上规模的人家纯收入几万元应该没问题!”连日来,高坡乡五寨村不少村民在忙着浇灌刚播下种子的辣椒地,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政府诸多优惠政策的帮扶下,实现脱贫致富。据当地的一些村民表示,曾经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的他们,基本上只能够养家糊口,要想有更多的收入,只能够外出务工。
为了将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花溪区采用蹲点调研及大回访、困难群众精准识别等多种方式,展开精准扶贫春季攻势。通过大回访,有针对性地掌握脱贫户及低收入困难户的生活状况,有助于确保因户施策精准度,有助于继续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每一户低收入困难户不掉队、不拖后腿,做到该帮扶的一个不漏,挤干水分。
高坡乡是花溪区最贫困的乡镇,该乡五寨村曾是国家一类贫困村,无支柱产业,群众因病、因债返贫现象严重。为使五寨村的贫困户能尽快脱贫,花溪区农业局指导该村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全村8个自然寨发展圆葱种植1079亩,带动300余户农户参与,户均增收约1万元,顺利实现了贫困户脱贫目标。为更好地引导村民转变生产方式,花溪区还以马铃乡马铃村、青岩镇新楼村1000亩地膜豇豆种植、黔陶乡马场村1000亩香葱种植、高坡乡五寨村2000亩优质辣椒种植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域内瓜豆、香葱、辣椒等蔬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该区在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期间已完成蔬菜种植3.06万亩,完成久安乡打通村500亩樱桃种植,黔陶乡谷洒村计划种植精品水果2500亩,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亩,为推动脱贫摘帽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传统农业模式的改变,仅是花溪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初步取得的成就之一。在教育、医疗健康、民政兜底、保险等方面展开精准扶贫,花溪区引导村民逐步走向有产业、有教育、有医疗健康保障、有保险,充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如:当前已完成学前贫困幼儿资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住宿生生活补助名额分配;制定了《花溪区低收入困难家庭教育扶贫救助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动员花溪区、经开区辖区内20家爱心企业或社会人士通过捐赠方式筹集基金,救助困难家庭……
通过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措施,逐步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产业扶持致富奔向全面小康,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