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苗侗同胞喜庆解放军坌处渡江66周年

27.10.2015  11:42

渡江炮弹留根古,苗侗嘎佬来歌舞。   

拔河比赛欢乐多,和谐共建奏凯歌。

船儿渡江送亲人,对歌纪念到如今。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27日电  10月25日,农闲时节的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一派节日气氛。湘黔两省三县(湖南靖州、贵州天柱、锦屏)近万名苗侗农民在暖暖的季秋阳光里,喜赶“乡村文化大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坌处渡江66周年。

    1949年11月3日(农历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进军大西南,二野部队刘邓大军由湘入黔,沿乡间小路步行经抱塘、七里冲过兴坡达到坌处对河营盘渡口,坌处苗侗民众自愿捐助木排、木材、大小船只、木板等物质,青壮年与解放军战士齐心协力以“当当岩”为依托,跨江架设浮桥,大军连续三天三夜顺利渡江,为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贵州贡献了力量。

    为缅怀解放军入黔这个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日子,坌处群众于2011年农历9月13日开歌场,邀约湘黔四十八寨苗侗人民隆重聚会,此后约定俗成,每年农历9月13日为坌处歌会日子,四十八寨群众踏着歌声,聚会在坌处古镇清水江畔,歌颂解放军,歌颂苗乡侗寨的幸福生活。以此为契机,坌处镇在各村修建文化广场,引导村民在农闲时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和谐的乡村、质朴的农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坌处镇远离城市喧嚣,是一个现代农民的美好家园。随着白市电站建成发电,搬迁新居后的农民住宅的整齐划一,清水江的湖光山色,三门塘的古建筑艺术,抱塘、雅地的古村落文化,大冲村的现代渔业,历史、现实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幅多彩的湘黔四十八寨美丽乡村画卷。这些现代文明成果,被四十八寨的歌师们编成民歌,广为传唱。

    如今,欢庆解放军入黔活动除了民歌演唱外,又增加了拔河、侃堂众、文艺表演等新的内容,成为当地群众在秋收之后农闲时举办的一场大规模文娱盛会,亦是商贾云集的乡村物资信息交易会,更是家家户户亲朋团聚会。(吴厚征 刘才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