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处处皆风景 苗家户户见风情
苗寨处处皆风景 苗家户户见风情
——— 雷山县乡村旅游成富民龙头
秋至,雷山县西江苗家的吊脚楼上半绿的烟叶绕着房梁围了个严实,庭院里种着四季红等各色花草,房屋前的稻田里稻穗已开始崭露头角。
踏着石子小径向寨子深处走去,吊脚楼沿着山麓层层向山上叠加,正是晚饭时间,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酒香味,不时听到一两首主人家唱的劝酒歌引得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诺,这淡淡的酒香味准是主人家又在酿酒了,这个季节正是旅游旺季,每到周末基本上家家客满,苗家本来酿酒技艺精湛,如今这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更有大多是冲着酒香来的呢。”陪同记者一行前往采访的雷山县扶贫办主任唐继林说。
山乡因旅游巨变,群众靠旅游富裕
雷山县是苗族的故乡,风景秀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多少年来人们却过着贫困的生活。全县8个乡镇中,贫困乡镇7个,贫困人口达44765万人。该县境内的西江苗寨一直以来传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每年种的稻谷和玉米勉强能糊口。
2008年,乘借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位于该县境内的西江苗寨名动世界,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千户苗寨,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经过整体包装和打造之后,西江旅游因此风声水起,西江苗寨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最佳民俗文化奖”及“最佳景观村落”等荣誉称号,“多彩贵州”十大品牌和百强品牌殊荣。2011年西江村被评选列入“中国特色村”之一,同年又获得了国家AAAA级景区的殊荣,成了广大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这里的农户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穷了大半辈子,我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西江苗寨农家乐“阿浓苗家”老板李珍说。阿浓是李珍的苗族名字,以前,阿浓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候还要为吃饱饭发愁。为了填饱肚子,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2009年,西江苗寨旅游越来越旺,阿浓瞅准这个时机,狠下心自筹20万元,又贷款20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开业后生意比想象的好了几十倍,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光顾。不到半年,20万元的贷款还清了,还招了几十名服务员。现在,农家乐一年的营业额可达30多万元。在西江苗寨1285户农户中,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做起了银饰加工,有的开了旅馆。
如今山还是那座山,然而山脚下的西江人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日子,家里电冰箱、电磁力、电饭锅、洗衣机等一应俱全,有的还开上了小轿车。2013年西江旅游景区共接待旅客8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69.18万元,农民纯收入9600元,旅游收入已经成为西江景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全县齐下旅游棋,人均增收1208元
踏着夕阳,记者一行驱车赶回雷山县城,夜幕十分的县城在各色灯光的掩映下流光溢彩,高耸的大楼在吸取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同时不忘融入苗寨原生态元素,门窗依旧古色古香,硕大的广场上别具风韵的风雨亭、鹅卵石铺陈的广场尽显苗家淳朴风情。
在广场小吃区烤洋芋、各式烧烤、豆花烤鱼等一应俱全,大家所设的摊位旁都放着垃圾回收筐,干净又整洁。卖臭豆腐的宋英是丹江镇人,天色渐晚,宋英的生意一波好似一波,不到一会儿工夫小餐盘里盛放的臭豆腐卖掉了大半,记者上前与其攀谈。“大姐,生意兴隆啊,怎么卖的?”“不贵不贵,一块钱三片,诺,就剩这十几片了。”“你这一天能卖多少盘啊,一天收入不少吧!”“一二十盘没问题,估摸着也就两三百块钱吧!儿子媳妇也在旁边卖凉粉,到这里来旅游的人多,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四五百块钱的样子。”“这么说这里摆摊的都是本地人?”“是啦,大家都是听说家乡这几年搞旅游发展不错,所以就开始做点小本生意,我以前也在浙江一带打工,现在算起来工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关键自己做生意自由多了,心情也愉快……你的豆腐好了。”
近年来,有了西江苗寨的成功示范,雷山县立足自身资源,围绕建成“中国苗族文化中心”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大县,在注重保护原生态文化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体验型乡村旅游度假活动,越来越受到四方游客的喜爱。
因着乡村旅游产业带动,雷山按照“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全县齐下一盘棋,2003年以来,全县乡村旅游产业投入资金1.23亿元,其中扶贫资金1910万元,重点打造西江千户苗寨、郎德和雷公山等景区,因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从事第三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全县从事银饰、刺绣、芦笙等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较有规模的农户达200余户1800余人,年产值达8400万元;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销售农户年收入都达10万元以上,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达到了近5000人。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208元。
产业升级,
从观光体验型向休闲深度型转变
天黑十分,记者一行来到雷山又一乡村旅游示范点——— 郎德苗寨。不同于西江的繁华喧闹,这个位于县城17公里处的苗寨显得静谧而精美。蛙声阵阵,远远望去只见村寨里亮着的万家灯火。在村支书陈化科家,几位从北京来的游客正在品尝苗家特色的长桌宴。记者与其交谈时,游客顾小姐说:“雷山旅游很有特色,如果爱热闹就去西江,如果想要品味真正的苗家生活郎德是首选,宁静而且很方便,住宿便宜还可以免费无线上网,我们打算在这里呆上两三天,过一过真正的苗家生活。”
近年来,雷山在打造乡村旅游时按照因时因地制宜原则,有的苗寨着重发展特色产业,走采摘体验路线,有的重点发展刺绣等产业,形成了银饰、刺绣一条街等。据郎德镇党委书记石虎介绍,郎德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着保护传统建筑的缘故,郎德乡村旅游发展着重对原生态苗家生活的开发,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河边垂钓,也可以循着小径夜游郎德古寨,品味乡村苗寨的夜晚。
今年雷山拟发展乡村旅游的丹江镇郎当村是个厨师“专业村”,村子里有二十多个青年在外地做厨师,村子距离县城只有7公里却是个贫困村。为改变此种现状,雷山县扶贫办立足该村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发展餐饮人力优势,投入150万元小康建设示范村寨专项资金将郎当作为乡村旅游点来打造,致力于将该村打造成为着重发展休闲餐饮的乡村旅游点,启动建设几个月时间,一条村通水泥大道在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就建设完工。
唐继林说:“雷山发展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这里是苗寨聚居的地方,相同之处都是苗寨,不同之处是对于不同苗寨需要不同的定位,雷山的乡村旅游不能单单做西江的复制,更多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实现从观光体验型向休闲深度型的转变,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带动贫困苗寨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