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巫咔”的侗家好儿子
苗族“巫咔”的侗家好儿子
——记剑河县磻溪镇副镇长陈晓强
在剑河县磻溪镇“6.4”洪灾灾后重建中,在废墟上看到身影最多的是他;在群众中说到“好干部”时,提得最多的也是他。他叫陈晓强,一个朴实的中共党员,磻溪镇副镇长,中等身材,走起路来腿脚显得不太灵便,那是他在一次下村工作时受的伤,钢板至今还在腿上没有取下来。第一次见他时,给人的印象是话不多,但脸上总是挂着淳厚的笑容。
危急关头,第一时间冲在最前沿
6月4日清晨,剑河县磻溪镇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暴雨袭击。水湾山沟渐渐响起轰轰的山洪声。就连平时干涸的湾冲都能看见山洪奔涌而下夹杂着石块、泥沙,以令人惊恐的轰鸣和速度,冲击着、颤悚着溪岸,大地仿佛为之击碎……
面对灾情,陈晓强不顾山洪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他脑袋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居住在有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群众是否已经撤离?陈晓强带着一队洪抢险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正谊村。一路上狂风暴雨,当陈晓强带领干部到达正谊村寨口还有1.5公里时,公路上出现了一处山洪塌方导致道路无法通行,山洪和石块汇集成一条汹涌的“黄河”,强行从这里通过可能有危险。他回头看了看随行的干部,说“你们在这里等,我去试试能不能趟过去。”陈晓强皱起眉头试了几次,石块被水冲击着一块一块撞击着他的身体,他一个重心不稳,险些被洪水冲走。干部们都着急了,赶紧叫他回来。眼看这路是走不过去了,陈晓强心里更是焦急,路上都这样子,怕是村里的情况更不好过。陈晓强也顾不得脚上还夹有钢板的疼痛,拖着肥胖的身体当机立断带领干部步行从山路的另一侧,绕过塌方处继续冒雨前行。过了塌方处,一路上时不时有石头掉落,暴雨更猛烈了……陈晓强谨慎带头寻找安全的路线穿越危险区,力求尽快赶赴受灾地区。磻溪镇山高路陡,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绕行,却要翻爬将近十里山路。
心系灾民,伤痛算不了什么
想着受灾的乡亲,陈晓强在床上脑袋里一直回放着白天的场景,那些被迫流离失所的乡亲,那些被冲毁的房子,那些被淹没的良田,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喊。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6月5日天蒙蒙亮,陈晓强又召集干部匆匆忙忙赶往另一个受灾严重的香洞村。“陈镇长,你脚上钢板还没拆,昨天又忍痛在雨里走了一天,要不你休息一天,换其他人去吧。”看着行动不便且因感冒声音沙哑的陈晓强,驻村干部蒲芬着急的说。陈晓强一口回绝“灾情不等人,我不能留下来休息,我的腿伤我知道”。干部们看着陈晓强布满血丝的双眼,疼的发白的腿不再说话。受暴雨袭击,去香洞村的公路已多处垮塌,泥石堆积如山,车子根本无法通行,步行来回有20多公里,4个多小时。“陈镇长,你腿伤没好,你走前面,我们跟你后面,这样你走慢一些,要是我们走前面,你可能跟不上我们。”“要不休息一下,再走吧。”随行的干部们看着陈晓强一瘸一拐的腿说道。陈晓强始终不愿自己拖累了大家行走的进度,他咬住牙坚持着“你们直管往前走,我在后面能跟上”陈晓强一抬头,正对上干部关心的眼神,他强忍着痛打趣道:“还怕我这糟老头跟不上你们这些小年轻”就这样陈晓强忍痛紧跟着队伍走,终于到达了受灾严重的香洞村,腿上的疼痛使他微黑的脸色都变得苍白起来,汗水顺着额头一直流到衣服上,全身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湿漉漉的。
翻山越岭,诠释共产党员的风采
香洞村有多个自然寨,上上下下有近200户,受灾户分布不集中,零零散散的,这里10户,那里10户的,调查核实灾情相当困难。“陈镇长,你就近看这几户,其他的我们去看。”宣传委员杨江勇担心的说。“不到每家每户看,我这心放不下。”就这样陈晓强强打着精神挨家挨户安抚灾民、组织干部登记受灾的情况,帮助解决灾民的问题。6月6日,陈晓强又来到香洞村帮助70多岁高龄的老人彭召凡搭完最后一顶帐篷。彭召凡感动地说“谢谢你小陈,我儿女不在身边,房子也没有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呀(在房子坍塌前把老奶奶从危房抱出来)。”陈晓强紧紧握住老人满是沧桑的双手久久没能放下,“巫咔(苗语巫咔,尊称)放心,我们明天还来,有什么困难我们来帮你。”陈晓强宽慰道。彭召凡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一边拉着陈晓强的手,一边不住的说“歪憋久德(苗语我的好孩子)……”看到此情此景,干部们纷纷说道“我们不累,我们还要来!”6月5日至8日,陈晓强拖着还扎着钢板的病腿,连续3天到香洞村3次,来回6次,冒着生命危险、雨里泥里地来来回回走了70多公里的路,为灾民送去9顶帐篷、绵被14床、衣服60件套、鞋子5双,帮助灾民搭好4顶帐篷,完成香洞村灾情调查农田560亩、房屋受损登记52户、生活用品受损登记29件、牧畜损失登记(猪41头、鸡鸭12只、圈舍40间)、道路损毁情况登记26处、水利设施损坏登记10处、水池8座、登记电杆损坏3根。解决了灾民吃、穿、住等问题。
陈晓强一路上咬紧牙关,完全不顾腿上的疼痛,尽管医生的嘱咐犹在耳边,但是他不能停下来,他的心里只想着还有几个群众处在危险中,还有几个孩子不能住进温暖安全的房子……这是一个公职人员对人民的奉献,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使命与担当。(李林希 杨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