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今日脱离欧盟公投 昔日帝国留下还是离开?
如果说,欧洲联盟(EU)是人类步上全球化道路以来最具雄心的政治实验,今天(6月23日),它将迎来一场对自身发展25年实验结果的终极验证——英国人要在这一天脱欧公投。
英国“脱欧”公投选票。
英国当地时间6月23日上午7点,所有经过合法注册英国公民,都将有权利为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的去留投出选择——选票上只会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英国应该继续保留欧盟成员国身份还是离开欧盟?
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然而对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玻璃办公楼里焦灼的欧盟领导人来说,隐藏在这张选票背后的拷问却远不止寥寥几字的问题那么简单——这是欧盟历史上首次出现成员国公投决定离开的情况,英国一旦真的脱欧,是否会就此点燃欧盟分裂的引线?这片古老大陆的一体化是否就此宣告失败?未来的欧洲将何去何从?无论公投结果是去是留,这些问题都亟待整个欧盟来共同寻找答案。
昔日帝国和欧洲大陆的爱恨情仇
“英国失去了自己的帝国,又没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过去的50年里,英国一直都在试图在欧洲内部重新定义自己的位置……” 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如此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但他并未说明,脱欧公投是否证明这个偏安于欧洲大陆一隅、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依然没能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位置。
“移民问题已经失控了,这个国家一片混乱,布鲁塞尔和德国人还在教我们怎么做事,但是我们可是赢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啊。”87岁的马修·马德林(Matthew Maudlin)感慨说,这名脱欧阵营的坚定支持者的想法似乎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支持脱欧英国民众的心理——不希望遭到欧洲内部危机的拖累,同时又希望重回当年的辉煌。
事实上,从欧盟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以及后来的“欧共体”建立开始,长期以来实施“欧洲大陆均衡政策”的英国就对这一庞大的集团心存疑虑。英国甚至在1960年一力推动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试图和欧共体相抗衡。
不过,务实的英国很快又发现欧共体的快速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因而开始为加入欧共体进行准备。
从目前英国对于欧盟的“嫌弃”程度看来,也许人们很难想象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加入欧共体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1963年和1967年,英国两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两度都因为法国的否决票被无情拒绝。
1973年,英国终于成功加入了欧盟,前后共花费了10年时间,但成员国“身份证”握在手中还没热乎,英国的疑欧情愫却又开始了滋长,以至于之后对于申根区和欧元区的协议,英国都拒绝加入。
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留欧”阵营支持者,斯特劳肯定了欧盟的成功:“回顾欧洲过去300年的历史你就会知道,(那时)这些欧洲国家除了相互冲突相互残杀之外,根本不可能会联合在一起,所以建立欧盟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颇具雄心壮志的想法,这一项目也的确帮助欧洲保持了和平和繁荣。”
“离婚代价”远比“维持婚姻”更高
2015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大选前夕许下诺言,如果自己能再度当选,英国最早将会在2016年就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5年大选前许诺进行退欧公投。
从那一刻开始,无数关于英国脱欧后可能发生的一切的预测,开始占据欧洲媒体的头版头条。
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说,英国退欧将导致严重后果,可能造成“黑色星期五”——在6月24日星期五公投结果出来后,如果是退欧,英镑将贬值20%,幅度甚至比发生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更大。
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则表示,英国一旦脱欧,至少需要花费7年同欧盟重新协商未来的一系列关系和经贸协议。
据统计,欧盟作为英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盟市场目前占英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44%和进口的53%,英国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48%来自欧盟成员国——一旦脱欧,英国原本享受的自由贸易政策将不复存在,原本对英国来说触手可得的巨大市场,或许将就此一去不复返。
金融大鳄索罗斯预测称脱欧将导致英镑贬值20%。
由于成员国退欧毫无先例可鉴,英国退欧后可能发生的一切显得更为扑朔迷离。
此前,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都开始出面劝说英国不要离开欧盟,奥巴马甚至用“短时间内不会考虑和英国签订贸易协定”来“相要挟”。
据有关数据初步统计,一旦英国退欧,在未来十年内,英国每年会失去1%的经济增长,而欧盟则会失去0.5%。如果属实,对双方来说这都将是一场灾难。
“脱欧阵营认为英国应该像挪威和瑞士一样脱离欧盟,但它们其实还在为欧盟预算做着贡献,依附欧盟法规,参与申根区自由流动,然而他们花钱却不再能在欧盟事务说上话。”斯特劳表示。
德国波恩大学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卢德格尔·昆哈特(Ludger Kuhnhardt)认为,即便脱欧公投的最终结果是离开,英国最终可能依然会留下。
如果英国确定脱欧,前伦敦市长鲍里斯·强森或将成为下一届首相。
“如果英国首相卡梅伦输了,他就将下台,或许前伦敦市长鲍里斯·强森(Boris Johnson)会成为首相,这也意味着将由他同和欧盟进行‘离婚协议’的谈判。这个过程或许将持续2年,而且非常复杂,没人知道结果是什么。”昆哈特预测称,“鉴于强森的思维方式一直很投机取巧的,我甚至认为,最终他可能还是会选择留在欧盟,因为‘离婚’的代价比留在这段‘婚姻’里的代价高得多。”
欧盟成立23年,凝聚力仍敌不过各国利益
然而,如果留在这段“婚姻”里,和平和繁荣并不会是画面的全部。
从2009年欧债危机开始,欧洲就一直深陷危机的泥潭不可自拔——希腊债务危机、难民危机、恐怖袭击以及如今的英国退欧,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欧盟,呈现给世界的混乱景象,令人们不得不怀疑欧洲是否正在衰退。
昆哈特向澎湃新闻如此解释:“因为欧盟的诞生,欧洲政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变成了国内政治,这可能就给了外界一个印象——欧洲是混乱的、无力解决问题的,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欧洲内部活跃的政治讨论发生时会产生的自然现象而已。”
去年12月,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一名欧盟官员为了说明目前成员国之间出现的“不协调一致”的问题,向澎湃新闻展示了一幅自嘲的漫画:一开始,坐在桌前的只有8个成员国,面对“咖啡还是茶”的问题时,欧盟尚能应付自如;而当成员国扩充到如今的28个之后,想要协调形形色色不同的要求则变得越来越困难。
“国家品牌”(Nation Branding)概念创始人、英国知名政策顾问西蒙·安霍特(Simon Anholt)认为,虽然欧盟每年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宣传欧盟的正面形象,但这一切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它根本没有受到理应获得的尊重”。
“问题在于,一个多国家的集群永远是难以相互协调的。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欧盟成员国永远会首先责怪欧盟,而一旦有事情做对了,他们永远会说‘看看,我们做到了’!”
无论是在希腊债务危机中相互扯皮,还是在难民问题上国家间的相互推诿,都证明了安霍特的观点,从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至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依然不足以顺畅地达成一致的政治响应。
2015年,难民危机进一步恶化,席卷欧洲。
“ 欧洲人在各方面都相互联系,但是一谈到跨国家的团结,成员国就发现他们很难做到不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乔瑟夫·简宁(Josef Janning)称。
而在这一点上,英国似乎对自己的不配合表现得十分“坦荡”。
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关于欧盟成员国凝聚力指数的报告中,在诸多欧盟大国之间,英国在“个人凝聚力”和“结构性凝聚力”指数的排名上均排在末尾。
此前,在欧盟通过难民强制分配政策之后,英国就一直拒绝接纳被摊派的难民,更提出限制移民的新政策,对非英国及欧盟公民的福利进行大幅限制。
此外,英国方面还对摊派到自己头上的欧盟预算深感不满,据统计,英国每年对欧盟预算的贡献占全体的12.6%,位于德国和法国之后,排名第三,这一排名也似乎意味着英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也在渐渐“缩水”。
斯特劳表示,难民危机之后欧盟实行的难民政策并不是基于欧盟的政策,而是基于一个个人的政策,即德国总理默克尔,“我们不能让一个领导人突然就宣布开放接受几百万的难民,同时不征求他国的意见,为整个欧洲带来麻烦。德国或许是欧盟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它也必须认识到自己对其他成员国负有责任。”
一体化的未来在何方?
作为欧洲一体化坚定的支持者,意大利前总理恩里科·莱塔(Enrico Letta)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英国脱欧公投或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此后的一些欧盟国家采取同样的行动。
脱欧的到来也令外界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欧洲全面一体化的计划该暂停还是继续下去,甚至是选择倒退?
即便是欧洲一体化的“设计师”之一,法国前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 Hubert Védrine)也在近期呼吁为进一步的一体化按下暂停键,“到处是各个政府和政党上蹿下跳着要求着‘更多的欧洲!更多的欧洲!’如果你想要人们大批地开始反欧洲,那你们就继续这么干下去吧。”
莱塔则预测称:“欧洲的未来将会是一个‘双环式’的欧洲,一环是目前的欧元区——这些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计划完成进一步的一体化,形成经济联盟;第二环则由英国以及其他非欧元区的国家组成,他们共享着单一市场、对外贸易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但并不拥有进一步一体化的义务。”。
今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同欧盟就英国成员身份谈判的过程中,就坚持表示,英国目前对欧盟的定义只是“一个多货币的联盟”。
布鲁塞尔欧洲议会门前的欧元雕像。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图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英国去或是留,欧洲未来进一步的一体化,将不会有英国的身影,因为即便是英国内部留欧阵营的支持者,也对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毫不感冒。
“英国不相信任何成员国之间定下的有关‘进一步一体化’的目标,我们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合作而已。”属于“留欧”阵营的斯特劳告诉澎湃新闻。
“我们因为正确的理由真心诚意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我们所不想要的,是布鲁塞尔一刻不停地干涉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名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络的一篇呼吁英国脱欧的文章中写道。
一直以来,英国人已经习惯于被打上“务实”的标签,而这一次,为了摆脱一体化等一系列束缚,他们甚至甘愿冒上失去巨大的统一市场的风险——他们大概是“真的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