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焯:清水江上创业带富一方群众

26.09.2014  15:46

       

 

 

           

          范芳焯,平略镇三板溪村人,“顺发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村民心中贴心、出息的致富能人。
          范芳焯在成立养殖合作社以前和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2003年6月毕业于锦屏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学习驾驶技术,2003年底至2007年8月,自驾经营小型货车和中型客车,每月能争到近2000元钱,然而,由于三板溪电站库区移民,原来的中寨村与陡寨村并为三板溪村,为新建家园,家里很多事情丢给妻子一个人在家管,忙不过来。
            6年的跑车的历程让他认识一些了从事渔业生产的朋友,了解到库区养鱼的广阔市场前景。说到养鱼范芳焯又是在清水江边长大的孩子,水性熟、有条件。开车虽然每天出车都得些线,但不是长久生计,长久之计还是卖车回家利用库区水资源搞网箱养鱼,同时开设一个水上河鱼馆,一家人都能在库区搞养殖和为旅游业服务经营。和妻子商量后,他卖掉货车,利用库区水资源搞养鱼,开始了自己的养鱼生涯。
          有了目标,2007年9月范芳焯自己出资10万元,贷款20万元,加之县扶贫办和县移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范芳焯在三板溪库区建起100网箱,开始从事网箱养鱼。为了使100余口网有大鱼又有小鱼,扩大养殖量。2009年他在库区收购及销售鲜鱼,年收购小鱼、大鱼共计100余万斤。收购的小鱼主动为养鱼户供给鱼苗,大鱼统一往外销售,解决了库区渔民买鱼苗难和卖商品鱼难的问题,使渔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家也得到较好的收入。
          看到库区养鱼有奔头,库区生态渔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发现库区养鱼是库区失地农民发展经济的致富好途径,他萌生里带着村民进行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的想法。于是走村串寨发动寨上26户青年农民,动员他们一起在库区养鱼,每户开始投资20万元在库区架设网箱,每户新建网箱30口,组织成立了“锦屏县顺发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集体经营的优势,社员团结一致,采取利滚利的生产经营办法,合作社不断扩大再生产,同时按照《章程》实行统一鱼产品注册,现已注册了清水江“生态优质鱼”品牌,合作社采取统一饲养、统一价格、统一营运、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统一向外发布信息的方式,进行渔业养殖生产。
          为了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联合三板溪库区周边的26家渔业合作社统一价格订单收购鲜鱼,帮助各个合作社销售各类鲜鱼,取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合作社有规格高架网箱228口,平箱1022口,共计有1250口,建立了培育鱼苗基地,养殖面积800多亩,养殖面积61520平方米,主要养殖鳙鱼、鲤鱼、草鱼、武昌鱼、斑点叉尾鱼、黄颡鱼、加州鲈、大口鱼鲶、杂交鲟等优质商品鱼。合作社现有固定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年产商品鱼2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280万元,年创纯利润90余万元,户均年收入3.46万元。为了服务三板溪旅游业,拓宽收入渠道,建起了“顺发水上活鱼馆”。合作社现有机动渔船  3只,运输渔车2辆。今年已有鱼苗订单35万斤,第一季度出售订单鱼苗给全县科技示范户和库区网箱养鱼户21万斤,每斤鱼苗5.5元,共收入115.5万元;出售商品鱼销往凯里、贵阳、重庆、湖南、广州等地11万斤,收入66万元。
          “一树开花不算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为了扩大网箱养鱼的影响,在捞鱼时,范芳焯召集村里近百群众一起观看。在他影响和帮助下,三板溪村248户就有190多户开展起网箱养鱼。目前,三板溪村在库区网箱养鱼达7800多口,家家有网箱,户户有收入,变成了三板溪新渔村。
          为了帮助村民尽快掌握养殖枝术,他经常到本村青年网箱养鱼场地,讲授网箱养管理技术和一般鱼病的防治,让他们在养鱼实践中学习养殖技术。村民范方清在他的帮助下,两年建起网箱50口,年收入2万多元,既解决了他库区淹没后的失地问题,又实现了产业转移,走上养殖致富之路。此外在渔业养殖发展上,他积极向村民推广淡水鱼养殖技术,带动当地老百姓加入养殖队伍,实现共同富裕。县农业水产部门每年借用顺发渔业养殖合作社基地,开展养殖培训上五六百人次,为库区渔业养殖打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在库区内形成了渔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带,2013年被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3月被中共锦屏县委、县政府评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