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从贵州山沟沟里走出去的“白酒传奇”

30.04.2015  12:02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30日电(记者李惊亚)在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茅台镇,一年四季,弥漫着粮食发酵后的香气,远远望去,成片的车间和酒窖依河而建。这里便是茅台酒厂的所在地。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媒体关注“八项规定”之后茅台酒的销售情况。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月1日至3月6日,茅台集团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茅台酒销售91.57亿元,销量增长38%,销售额增长32.6%。

    “白酒行业泡沫被挤掉后,茅台积极寻求转型,转型至商务消费、个体消费等,效益持续增长。”袁仁国说。

    茅台一直笃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品质过硬,不怕没市场。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当时的茅台酒包装土气,不为评委们所重视。中国代表急中生智,将一瓶茅台酒掷于地下,顿时,酒香四溢,举座皆惊,茅台酒因卓越的芳香征服了世界,留下了“智掷酒瓶振国威”的经典佳话。

    1951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在三家私人酒坊基础上建立,建厂六十多年来,从年产量不足百吨的作坊式酿酒企业开始发展,成长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亚洲酿酒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原产地杰作。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十分独特,顺应了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节律,复杂程度居于各类白酒之最,概括起来,就是“从一到十”: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两种发酵,拥有醇甜、窖底、酱香三种典型体和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三高”,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午制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加曲、堆积、入池发酵,九次蒸煮,十个独特工艺包括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轮次多、用粮多、用曲多、出酒率低、糖化率低、长期储存、精心勾兑。

    出于安全和保密等考虑,茅台酒厂的酿造车间和酒窖很少对外开放。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慕名而来的游客想了解茅台的秘密,只能到酒厂旁边的“中国酒文化城”,这座酒文化馆展示了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历史传承和演变,以及茅台酒厂自1951年建厂以来的兴衰发展。

    文化城的讲解员说,由于极其特殊的地形气候和微生物环境,茅台镇是全国唯一一个能产出茅台酒这种高度酱香酒的地方。

    讲解员们经常说起一个故事:大概八年前,有个法国人来参观茅台酒厂,喝了茅台酒觉得非常好。他把茅台酒倒在手绢里面揣走,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打开这个手绢还有香味。他说,茅台酒的香味时间超过了法国香水。

    当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茅台酒厂在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同时,也努力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在世界上建五个办事处。茅台的目标是:做深、做精、做强、做大酒类主业,做强股份公司,做大集团公司,把茅台酒打造成为真正的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酒业品牌价值居全球酒行业第一,股票市值居全球酒行业前列。

    茅台这张香飘四海的名片,它带着华夏古老文明的深邃,带着中华民族的礼仪,带着九州大地的浩瀚,向全世界散播着东方神秘的魅力和芳香。